政策法规
为何养老金一到账,退休老人就排队取走?真相是这3点
2021-04-25 17:57  浏览:771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上班路上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有很多老人在银行的ATM机前排队取钱,我出于好奇问了其中的一位奶奶,她说15号是发退休金的日子,所有人都是来排队领养老金的,那么为何老人们不等到人少了再来取钱,而是养老金一到账就要排队取走呢?真相或许是这三点。




第一,养老金是唯一经济来源


如果你去周围的小区转一圈儿,你会发现基本都是老人在照看孩子,偶尔有几个年轻人,还极可能不是孩子父母,而是孩子的其他亲戚,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当前房价和孩子的教育成本太高,年轻人被房贷和车贷束缚,又想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就不得不牺牲陪孩子的时间去打拼。


而老人要帮子女照看孩子,不但没有额外收入,潜移默化中还增加了很多开销,比如给家里买菜,给孩子买玩具,交水电费等等,每月养老金基本不够花;而高龄退休老人由于身体素质差,养老金更是唯一的经济来源,对养老金的依赖程度极高,所以老人们着急去排队取钱,主要还是迫于生存的压力。




第二,不习惯使用手机支付方式


手机移动支付是2011年之后才逐渐普及的,学习和适应能力较强的年轻人比较认可这种方式,也有网友调侃说现在年轻人用现金大概只有两种可能,一是手机没电或者忘记带手机了,二是现在穷的只剩下手里这些现金了。就拿我自己来说事实确实如此。


可是退休老人和年轻人想法不同,过去退休老人发工资都是现金,他们使用了一辈子的现金,觉得钱拿在手里心里才踏实,而放在手机里总担心会丢失。另外部分退休老人心里可能还有这样一个“小心机”,我们知道买菜购物都有几分钱的零头,如果给现金不少商家就把零头抹了,如果是手机支付那么一厘都不能差,这也导致退休人员更愿意用现金。


当然也不能忽视最重要的一个因素,由于智能手机兴起的时间比较晚,现在一些高龄退休老人学习能力变弱,不会使用智能机,更不会手机支付,所以只能是把钱取出来花现金。




第三,领取养老金成了交友活动


年轻人没事做喜欢宅家玩手机,可是老一辈人都非常勤快,平时没事也喜欢逛逛公园锻炼身体,基本可以说是闲不下来,当然也不会错过领养老金的机会,一旦养老金到账,就可以约上几个聊得来的朋友或者在职时的同事去领养老金,边排队边聊聊最近的生活琐事,甚至还可以在排队过程中结识一些新朋友,对于退休老人来说也是一大趣事,并且老人们也需要这些生活中的小插曲来消磨时间。




如今《民法典》的问世,不仅会影响到我们公民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会影响到各类市场主体的方方面面。


我们每个人都应关注和学习《民法典》,特别是对于涉及自身权益的部分,更要予以充分的重视,应当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实现合法权益,共同助推司法乃至全社会的文明、公平和正义!




同时《民法典》被称作“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不仅仅是婚姻家庭的内容,还包括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等内容,在民法典中都做了较多的改动。


在现代这个社会,我们可以不斤斤计较,但不能做“法盲”,在遇到事情时放弃捍卫自己权利的机会。


有本民法典在手,无疑是学习生活法律知识的最佳来源。 无论是放在家里“镇宅”,还是工作中使用,都是不错的选择。时常翻翻看看,这样碰到纠纷时,我们心里有底,有法可依。


要知道,懂得一些经济学知识,可以让我们在日常消费中更加精明,在对人生的规划上更加理性,在恋爱婚姻上少走弯路……可以看得出来,经济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学好经济学,对我们的生活也的确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这五本书集详细的法律案例与解析、人际关系处理必备的口才、投资理财、帮您从“经济盲”的状态摆脱出来,不论是老板、经商、职场人、人人都应该读一读




民法典+法律常识(全二册):69


民法典+法律常识+口才书(全三册):89(立省32元)


民法典+法律常识+投资学(全三册):89(立省33元)


民法典+法律常识+经济常识(全三册):89(立省33元)


民法典+法律常识+口才书+投资学+经济常识(全五册):129(立省55元)


点击下方链接,即可下单购买,买来多看看,关键时候能派上用场。


发布人:da25****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