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智慧养老:相关操作做减法,服务做加法,助老人乐享银龄生活
2021-07-10 16:30  浏览:581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养老事关民生。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智慧养老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开辟新领域、注入新动能。在这一过程中,智慧养老以促进养老资源的精准化供给、实现养老服务供需平衡为目标,对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体系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国智慧养老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无论是相关政策的落地执行,还是行业标准的制定、市场监管的完善等方面,都需进一步完善提高。




智慧养老产业存在问题


1、有效供给不足


智慧养老产品尽管种类繁多、功能不一,但质量参差不齐,且数量少,价格高,社会普遍认知不强。


2、重技术轻体验


不少智慧养老产品考虑精度很多,但考虑温度很少,忽略了老年用户的心理和情感体验,导致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不能得到满足。


3、覆盖面不广


目前智慧养老服务在社区、机构、医院等场域的覆盖能力仍然有限。尤其是所需的人力成本最高的居家养老领域,亟须智慧养老服务发挥更大作用。


赋能养老产业,如何做


1、数字赋能,提供更加丰富优质的智慧养老服务


破解养老难题,需要通过数字赋能,创新数字技术,打造应用场景,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丰富、优质的智慧养老服务。具体来说:


企业等供给方应注重创新技术、设计产品和优化服务,以提升产品服务契合度为突破口,从“重技术”到“推场景”,重点打造示范应用场景,为老年人提供助医、助行、助餐、助浴、助乐等系列服务,进一步打造汇聚科技智慧与人文关怀的社区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生态圈。


养老机构应整合多方资源,提高服务人员管理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助力“养老”变“享老”,为老年人的生活增添温度。




2、教育赋能,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数字化无论发展到何种程度,归根结底是为了服务于人,让数字红利惠及每一个人。在企业等供给方数字化转型、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实践治理数字化的基础上,需着力提升老年人享受数字生活红利的能力,实现三方同频共振。


由于老年人在信息科技的认知程度、接受能力、使用频率上存在一些先天不足,加之不少科技产品未能充分考虑到老龄群体特征、社会支持体系缺失,导致老年人处于“数字鸿沟”中的弱势一端,极大地影响其生活质量与社会融入程度。


因此,大力发展老年教育,积极动员家庭、社区、老年大学、养老机构、社团组织等多元力量,通过教育反哺、课堂教学和同辈互助等方式,提高老年人的信息使用能力与安全意识,提升其数字素养势在必行。




3、适老化改造不是单纯的放大字体


越来越多的网站和平台加入到适老化改造行列中来。日前,媒体报道,为让老年人手机挂号更加顺畅,浙江省对预约诊疗服务平台进行适老数字化改造,发布了“关怀版”。


与“普通版”界面相比,“关怀版”最直观的改变是字体、按钮等都放大了,功能更简洁。并且,如果操作仍有困难,老年人可在界面上直接选择“电话预约”,通过电话人工挂号;或是用“语音助手”,说出医院、科室等信息,系统会自动匹配进入相关页面。


这一做法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启示:网站、APP尤其是带有公共服务属性的网络应用平台,推进适老化改造,不能只是简化操作,如放大字体等,还应从老年人最需要的服务出发,有针对性地整合功能、资源,以更简便的方式为老人提供更多服务,相关操作做“减法”,服务上做“加法”。


当然,这不仅仅是应用平台的事,也涉及相关服务部门的配合与对接,需要有“一盘棋”思维。它指向的目标应该是,让智能技术以最友好的方式惠及最多的老人。


(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壹点经济,原文标题:智慧治理,助力“养老”变“享老”,知识产权归原作者所有,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发布人:a5ad****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