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多个社区老年餐厅关闭
走访多家小区并发起网络问卷调查发现,这些老年餐厅关停最初多是出于疫情期间安全的需要,但后来更多的是第三方服务商的运营出现了问题,或者与商家预期存在一定差距,或者亏损严重无力继续运营。疫情似乎只是对老年餐厅的一次大考,未来老年餐厅要想健康持续发展,既需要经营者苦练内功,也需要外界注入“强心剂”。
对于任何一家老年餐厅的运营者来说,盈利是合理的诉求。但老人吃饭难的问题,也急需解决。
物美价廉的饭食颇受社区老人的欢迎。哪怕餐厅关门许久,至今还有不少老人记着当初的饭菜。第三方服务商表示,很多社区老年餐厅经营不到一年,由于物价和人力成本较高,加之餐厅规模相对有限,收费又较低,仅几个月就亏损了近8万元。不得已,服务商只能申请退出。
从传统食堂转型成智慧食堂
除了政企单位、医院、高校食堂正逐步采用智慧食堂模式,养老机构传统食堂转型也慢慢成为流行趋势。根据我们对养老机构传统食堂的调研,目前养老机构食堂存在的管理痛点主要表现在:
智慧食堂是指通过覆盖食堂管理全流程的食堂管理系统,针对不同食堂就餐场景,贴合移动互联时代潮流,打造便捷的创新的食堂就餐模式。
智慧食堂是计算机、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于传统食堂的体现,是食堂信息化的实现程度。可以通过支付宝订餐、微信订餐、手机APP订餐、触摸屏自助订餐方式将选餐步骤前移,由订餐信息可反算出所需食材用料,实现精准备餐。就餐者可通过手机实时查看菜谱信息,系统支持智能领餐终端扫描订餐码或刷卡领餐、自助取票机打印小票领餐、人脸识别确认身份就餐。
目前,智慧食堂模式逐渐取代传统食堂模式,大多数食堂已经使用感应式智能卡取代纸币、纸卡、饭菜票,使食堂实现了刷卡就餐、充值、自动扣费、简单查询统计等初步的自动化管理。
智慧食堂以解决居家、社区养老的特需老人吃饭难为重点,同时兼顾其他老年人实际需求,积极探索多元化助餐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