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看到两则关于老年人离婚的消息。
一则是绍兴101岁的李大爷和他55岁的张保姆。2019年2月在李大爷和照顾了他13年的张保媒登记结婚。事后,李大爷才告知他的子女。
但不到一年的时间,李大爷提出离婚,且态度强硬,说是被骗了。因为婚后张保姆就性情大变,收管了李大爷的工资卡、医保卡、房产证,并替他领取各种补助。还要求过户李大爷的房产。生活上也不再象做保姆时那么尽心尽力地照顾他了。而张保姆则表示极爱李大爷。李大爷提出离婚是受了子女的盅惑,绝不同意离婚。
《都挺好》剧照 苏大强和小蔡相持不下,李大爷起诉离婚。最后法院判离并分割夫妻双方财产。
还有一对衢州市的老夫妻,老爷爷89岁,老奶奶84岁,相互搀扶着到法院离婚。他俩是一对半路夫妻,双方各有子女。两人感情很好。但随着年岁增长,身体越来越差。他俩悲伤地发现,不仅无力照顾对方,甚至连照顾自己都成了难题。
双方子女多次协商,但他们都不愿同时照顾两位老人,并还产生了财产纠纷。为了分割好财产,同时也为了养老,两位老人决定离婚。虽然法官和人民调解员多次调解,但两位老人思来想去,还是离婚了。
图片人物与本文无关两位老人退休工资大部分都接济了子女,加上平时日常支出和看病。没有什么存款。但当庭审结束,双方子女退出。老爷爷拿出双方仅有的3万元存款要求全部交给老奶奶,并叮嘱法官不能让子女们知道。老奶奶当庭拒绝。在法官的主持下,两人一人一半。
最后,老爷爷和老奶奶手拉手走出法院,神情黯然地各奔东西,去各自子女家。
李大爷让人想到的是去年的《都挺好》,苏大强和小蔡。还有苏明成那句“她图你年纪大还是图你不洗澡。”
《都挺好》剧照有部分老年人的再婚是其中的一方或许双方目的性很明确,他们打着自己的算盘,有着自已的筹谋。有的是为了对方有份旱涝保收的退休工资,有的是为了对方的房子。这种目的性很强的婚姻的结局大抵跟李大爷大同小异。
有为了感情的吗?有吧,也不少。多年前有位同事的婆婆刘大妈,看上去干净利索,曾经是一位厨师。同事的公公给她留下一套房和若干存款。刘大妈的好朋友前几年病故,拜托她帮忙照顾下老伴王大爷。刘大妈常去看看王大爷,帮忙打扫卫生煮饭烧菜。
后来,她就跟王大爷结婚了。结婚时,老俩口把儿女们叫到一起去饭店吃了一餐。两位老人说,他们的财产和退休工资是各自自己存放的。如果将来谁病了,将由自己的儿女来照顾,不用对方老人照顾更不用对方儿女出力。他们两家家境都很不错,逢年过节的他们两家还会客客气气地聚一聚。
图片人物与本文无关听说后来,王大爷病了。那一年的时间王大爷一刻都离不了刘大妈。王大爷的儿女只需要每天去医院转一圈,王大爷就会让他们回去,明天还要上班呢,别太迟睡了。拖了一年光景,王大爷走了。刘大妈跟王大爷儿女去公证处签了放弃遗产的公证。就回到了自己的房子,然后大病一场。同事的丈夫两兄弟轮流在医院打了两个多月的地铺。这时候刘大妈的家人才知道,原来王大爷最后那三四个月里,每个晚上都是刘大妈在医院守夜的。她已经三四个月没有睡过好觉了。
从此,两家子女不再往来。但王大爷的儿女会在逢年过节给刘大妈拎点礼品送个红包。
再婚老人,他们基本都各有自己的子女,还有房子以及或多或少的存款。在子女的眼里,这些财产是自己的父亲(或母亲)在时跟母亲(或父亲)一起胼手胝足,同甘共苦积攒起来的。理所当然应该留给自己。没有道理白白便宜了那个跟他们毫无血缘关系忽然冒出来的旁人,更何况还有那个旁人的儿女。
他们都已经是成人,自己的父母是心中的唯一。不可能对父亲或母亲身边那个忽然出现的人有什么很深的感情。对于成人的儿女来说那个人只是父亲或母亲的伴侣,跟自己没有太大关系。她(他)能够陪伴照顾自己的父亲(母亲),让自己轻松些自由些。为了表示感谢表示尊重给对方送些礼物买点什么都没有问题。但如果有了真正的利益冲突,那就出问题了。那是我的父亲(或母亲)留下来,你是谁,凭什么要便宜了你。小便宜让你占占也就算了,大头绝对不行。
图片内容人物与本文无关衢州那对年逾八旬的老人最后选择离婚。老人很无奈。但也不能说他们的儿女错了。他们的确没有义务赡养对方的老人。作为儿女谁不希望自己的父母幸福地安度晚年。里面的内情我们也不了解,而且很多事情并不是真的旁观者清。旁观者还有个别称“站着说话不腰疼”。
子女长大了都会离开父母展翅高飞,父母慢慢老去,成为空巢老人。吃饱穿暖只是身体的要求,他们更需要的是情感的慰藉。儿女们有事没事有空没空都应该常回家看看,多陪他们聊聊天散散步。多考虑他们的情感需求。中国正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也要更好地完善养老体制。让老人们都有一个幸福安详的晚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