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让子女们最发愁的,莫过于父母年老后该如何照顾。一方面自己有工作有孩子,本已忙碌不堪,还要面对年老体衰的父母,常常让他们分身乏术。
为了让父母安度晚年,有些子女考虑送父母去条件好一点的养老院,或者请人在家照顾。但因为老年人年龄增大后,一些人的性格变得固执,既不愿意去养老院,也不愿意在家里请护工,就想跟儿女生活在一起,或者单独居住。
老年人的任性,常常让子女无法沟通,成为一些子女内心难言的苦衷。
01
75岁的赵大妈是小区里同龄人羡慕的对象,她退休工资7000多元,老伴虽然早逝,但唯一的女儿很孝顺。女儿与赵大妈住在同一市区,每到周末,女儿会开车带着一家人来看望母亲,让那些一年四季看不到儿女们的父母们羡慕不已。
赵大妈也很喜欢这样的生活,每天上午跳完广场舞,与舞伴们一起聊聊天,中午回家做些简单的饭菜,不愿意做时,就在外面买着吃。中午睡完午觉,下午在家看看电视,翻翻手机,晚上跟要好的姐妹们到小区马路上溜圈,一天就很快过完了,从不感觉到孤单寂寞。
但这样幸福的生活,却在某一天,嘎然而止。
那天,她正在卫生间洗澡,突然脚下一滑,腿碰到旁边的马桶上,当即就痛得动不了。好在她洗澡时,将手机放在旁边的洗衣机盖上,手一伸就能拿到,她忍着疼痛给女儿打了电话。女儿一边心急火燎地开车赶过来,一边打了急救电话。
急救车几乎是与女儿同时到达的。
赵大妈被送进医院后,被诊断为骨折,手术后,腿上打了厚厚的石膏,不能动。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况且赵大妈是七十多岁的老人,恢复起来比常人要慢得多,这可愁坏了赵大妈的女儿,自己是项目主管,现在项目正处在关键期,也不能长时间请假,母亲该怎么照顾?家里只有两个卧室,把母亲接到家中,再请一个保姆,又住到哪?
好在赵大妈的女婿通情达理,他提出自己睡客厅的沙发,让保姆与赵大妈住一起,妻子与上初中的女儿住一起。
就这样,赵大妈在女儿家住了整整几个月,女婿在沙发上睡了几个月,一直到赵大妈能正常行走。
赵大妈病好后,就搬回了自己的住处。
可女儿再也不放心母亲一个人居住了,母亲有高血压、心脏病、肺气肿等多种疾病,万一旁边没人,那天倒在地上,自己也不知道。她提出请个保姆与母亲住在一起,好照顾母亲生活,做饭、打扫卫生这些活,母亲就再不用干了。
可赵大妈不愿意,她说家里有个外人,自己不习惯,说她一个人生活完全可以。女儿无奈,提出送赵大妈去家好的养老院,有专业护工照料,自己每个周末去看她。
赵大妈也不同意,说好一点的养老院太花钱,女儿经济也不宽裕,自己这点钱交给养老院,她也舍不得,反正就是不同意。
就这样,固执的赵大妈仍然一个人住在自己家中,这让女儿焦虑不堪。
02
为什么赵大妈有比较高的退休金,却不愿意进养老院或者请保姆?就这个问题,我曾与周围一些老人聊过,总结起来,原因不外乎有三点:
一是害怕花钱
老年人年龄越大,越不愿意花钱。在他们看来,自己退休金再高,那也是一个死数字,年龄越大越没有挣钱能力,就算有再多退休金,也是能省则省,绝不乱花。像请保姆这种事情纯属多余,自己有儿有女,还要请人照顾,他们把自己的钱袋子捂得很紧。
二是影响自尊
在外请一个保姆,意味着自己确实老了,行动不能自理了,对于老年人来说,等于承认他们是一个老迈无用的人,这是他们最不愿意接受的。为了保持这点可怜的自尊心,他们宁愿忍受身体上的不适,也要坚强自立,而这,让儿女们非常不放心。
三是依赖儿女
人年龄越大,越会依赖儿女。如果送进养老院,虽然有专业人员照顾,但总感觉被儿女抛弃了。养老院管理严格,自己想见儿女见不到,这是他们最不能接受的。还有,老年人看重面子,年龄大的人在一起,最常比较的就是谁家儿女孝顺,被儿女送进养老院,会让他们感觉很没面子。
03
随着如今老龄化人口的加剧,需要照顾的老人越来越多,很多老人心理期待的理想状态就是晚年与儿女在一起。但作为子女,面对的事情也有很多,照顾老人常常让他们感到力不从心。
许多老年人随着身体健康状况的下滑,性格上往往会变得狭隘、固执和冲动。
作为子女,在与父母相处时,如果能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精神慰藉和心灵呵护,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子女的关心,他们才有较大概率地听从儿女的建议。
儿女遇事要多和老人商量,如果确实无法周全地照顾父母,也要实话实说,告诉父母自己的困难,让父母在多种养老方式之中,选择一种自己和儿女都能接受的方式,才能保证家庭的幸福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