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坛有两项神奇的运动,一个是谁都打不过的足球;还有一个是谁都打不过的乒乓球!读完这两句话后,只觉得中华文化真是博大精深...
"羊城首冠"走上乒乓球道路实属无奈
相较于国乒在各种世界赛上横扫千军,身披国旗捧过数百个冠军的气势,国足确实太过逊色了。最好的成绩不过是2002年世界杯挤入了半决赛,然后三战皆负,还是那种一个球都没有进的失败。
将国足与国乒对比,就好比萤烛之光想与皓月争辉——不自量力。所以国足常常成为国人嘲笑的对象,而众人对国足恶言相向,更多的可能是"爱之深,恨之切"。
大魔王张怡宁相反,国乒则是国人的骄傲,国际上为乒乓球划分难度时,曾经将中国队划分为"地狱级"难度,实力可见一斑。而中国乒乓球中,让大家耳熟能详的明星球员可不要太多。有"不懂球的胖子"刘国梁、有"大魔王"张怡宁,"帝国猛虎"张继科、"全能战神"马龙等等。
不过说起"乒坛骄女、羊城首冠"梁丽珍,知之者甚少。羊城,即广东广州市的别称。而广东省这个地方,在梁丽珍之前,曾经出过中国乒乓球界乃至体育界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在梁丽珍之后,又出现了年仅16岁就获得了世界级乒乓比赛冠军的少年天才——樊振东。
樊振东梁丽珍获得乒乓球世界级比赛的冠军时,是1965年,那年她20岁。而她踏上乒乓球这条路,却是个意外。
梁丽珍是个地地道道的广州人,她出生那一年,可以说既幸运,又无奈。幸运的是,中国终于取得了持续了8年侵略战争的胜利;无奈的是,内战随之开打,广州直到时候新中国成立后,才迎来了解放。
迎来解放的新中国,迫切的需要提升国际地位,而能够彰显大国风采的体育事业,自然也是新中国考虑到的途径。于是,我国提高了对体育事业的重视程度,并加大了各项投入。
梁丽珍(右)而后,毛主席又发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旨在让体育成为全民都参与的事业,因而全国各地都开办了体育相关的项目。
梁丽珍所在的小学,开办的是游泳项目。梁丽珍每天都积极的投入到训练当中,但总是没有回报。因为她身形略为娇小,耐力不够好。总是游到后半程时,就泄了劲。
梁丽珍的这种情况,很快被她的体育老师王征远发现,王征远及时告诉了梁丽珍自身的劣势处,指明以她的"硬件设备"来看,很难在游泳事业上有所建树,不如另寻出路,像是追求灵活性的乒乓球就不错。
梁丽珍(右)听闻王征远的一番话后,梁丽珍虽有些低落,但也知道像体型、骨架这种先天性条件,基本无法做出改变。所以她在低落过后,十分感谢老师的提醒,并听从他的建议,转而学起了乒乓球。
王征远也从梁丽珍的游泳老师,变为了乒乓球老师。不过这时,梁丽珍仅是以业余发展为目的学习乒乓球。她真正开始系统的学习乒乓球,是在王征远的推荐下进入体育学校后,才开始主攻乒乓球的。
"努力"两个字始终贯穿了她的职业道路
爱好一旦牵扯到了"职业"两个字,性质就不一样了。梁丽珍的那点业余水平,根本不够专业的乒乓球老师看。
好在教梁丽珍的老师十分负责,有句话叫做"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个老师深知基础的重要性。一个良好的基础不仅能使得技巧更为纯熟,而且还可以磨练人的心性。于是在梁丽珍在最初入学时,老师只让她每天对着墙壁拍球。
梁丽珍这样枯燥的训练,并没有让梁丽珍感到气馁,反而激起了她的求胜心。她迫切的想要通过进步来证明自己,因为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一直是个笨蛋。
就像《卖油翁》这个典故所讲的一样,卖油翁能不借助外力将油从铜钱孔里注入到葫芦中去,而葫芦不湿。不是因为有什么别的诀窍,只不过因为手熟,从而形成了肌肉记忆。
梁丽珍也在日复一日对着墙壁拍球的练习之下,自觉有很大进步。只不过还没等她生出些许满意之心,梁丽珍又被打击到了。原来是国家队的老前辈庄家富来广东挑选有潜力的运动员前往北京集训,与梁丽珍同班的同学被挑中了。
梁丽珍(一排右三)这下,梁丽珍再也不敢生起丝毫的自满之心,更加努力的进行训练,对乒乓球也愈发热爱。在兴趣和勤奋的双重使然之下,梁丽珍的潜力终于被挖掘出来了。
不过此时的梁丽珍,虽然还没有正经参加过比赛,但是心态已经在数以万计的挥拍中得到了磨练,变得沉稳许多。对于自身的进步,梁丽珍调侃是因为自己之前太差,进步空间太大,所以但凡有一点进步才会这么明显。
可实际上,大家都知道她付出了多少努力。汗水没有白流的梁丽珍成功的进入到了广东省集训营,因为足够努力得到了"天资聪颖"的评价,而后进入到了备战世乒赛的集训营。
梁丽珍(右三)这个集训营涵盖了中南五省,如果说之前在广东省内,梁丽珍还是"鸡头"一样的存在,等来到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后,梁丽珍才深刻的体会到了什么是人外有人。她在这里,只能算是个"凤尾"。
不过燕子还想飞上枝头变凤凰吗,即将"变身"的梁丽珍更不用说。她没有气馁,好胜心促使着她更为勤奋的进行训练。集训队每天7点钟集合出操,梁丽珍就早起2个小时加训。
如此这般过了两个月后,梁丽珍已经不再是吊车尾选手了,隐隐排在了中上游的位置。又过一个月,梁丽珍居然从50多个人中杀进了前8名,获得了进入国家集训队的资格,这时她不过15岁。
梁丽珍与女乒成员这更加让梁丽珍明白,唯有更加努力,才能不负自己。而进入国家队后的训练,只会比之前所有的训练都刻苦。好在梁丽珍早就这样高要求自身了,最初的不适应过去后,她很快调整好了状态,迎来了她职业生涯的第一场世界级的比赛——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为国家拿下第一个女乒冠军的她,最终悄然离世
1961年,初出茅庐的梁丽珍,和队友一同拿下了世乒赛的季军,起点已然非常之高。但是高起点,已经成为了不断鞭策梁丽珍进步的力量。等到了1965年,已经有了多场大赛经验的梁丽珍,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心理素质,比之初出茅庐时都得到了升华。
在这一年,以梁丽珍为主力的中国女乒,为祖国夺得了第一个女子乒乓球世界团体冠军,实现了一个运动员的毕生梦想。不过8年之后,梁丽珍就退役了,毕竟运动员是一个吃青春饭的职业。
女乒夺冠但是梁丽珍仍旧没有抛弃乒乓球,她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了推广乒乓球运动上,且常常开办乒乓球交流学习中心,以求更多的人能够喜爱这项运动。
梁丽珍可以说是将一生都献给了乒乓球,不过似乎故事总要有那么点缺陷。令人唏嘘的是,梁丽珍最后孤身死在了除夕夜,而且是在养老院中,享年72岁。
梁丽珍在养老院中去世,是因为她自觉不必麻烦子女照顾,便主动要求搬进养老院。养老院有许多她的"同龄人",梁丽珍常常和这些人约乒乓球。除夕那一天,便是她和一众老年朋友约好了次日一起打球。可谁知道除夕当夜,这样一位为国家争得荣光的冠军就永远离开了人世。
梁丽珍在比赛梁丽珍生在动乱年间,长在祖国复兴时期,并为复兴祖国贡献出了自身的不菲力量,最后却走的寂静。不过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梁丽珍曾经活得十分有价值。这位"羊城首冠",将会被乒坛铭记,被广州铭记,被中国人铭记。
而观察梁丽珍走上乒乓球职业比赛的道路,也让如今的我们深切的认识到了一句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福祸总是相依的。某一领域的不如意,不代表所有领域都会如此,就如那句话所说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当你在某一领域不如别人时,千万不要就此放弃。
梁丽珍因为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我们虽然不必自比垃圾,但是在某一行失意时,不妨找一下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而后努力拼搏,坚信天道酬勤,也许就能开启全新的、属于自己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