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作为很多人在退休后唯一的收入来源,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不少人对养老金的理解极度片面,只是知道自己坚持参保缴费,等到了法定退休年龄后,就可以领取养老金,但实际关于养老金上的知识点却有很多,比如以下这4个重要事项,不知道的话,即便养老金少领了你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那可就亏大了:
第一,基本养老金到底是什么?
基本养老金主要说的是职工养老金,包含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个人账户里面主要是员工个人缴存的社保费,比例为8%,统筹账户是单位缴纳的,也就是基础养老金部分,企业负担的比例是16%,个人账户养老金发放时,是按照个人账户总额除以计发月数,原则上来说是退休年龄越晚,计发月数越短,每个月的养老金就显得更多。今年我国宣布要在十四五期间实施延迟退休,随着越来越多人的退休年龄提高后,月养老金的水平将更高。但弊端是,整体领取的时间缩短了,不过,政策中也表示了,不是一刀切,还是会将选择权交给参保人自己。
第二,个人养老金账户的钱领取完怎么办?
职工养老金包含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但是城乡居民养老金不同,只有个人账户,最多就是国家每年再给一点点补贴,也就几十块钱,买个外卖就没了。不少人就想,如果我个人账户的钱花完了,到了高龄阶段,又不能出去打工,到底该怎么生活呢?这里大家要知道,我国的养老金制度是终身制的,只要你参加了国家的养老保险,在个人账户里的钱全部领取完后,将会从统筹账户里继续给退休人员发钱,只要退休人员还在世,就能继续按月领钱,但注意,需要在退休人员本人没有失踪超过6月,也没有触犯法律法规需要服刑的条件下。
第三,养老金发放标准根据的是什么?
个人账户养老金主要就是看自己能存多少,而基础养老金根据的是社平工资,缴费年限,以及缴费指数,缴费指数是按照城市规定,企业制定的标准,以及员工的收入水平来定的,你的工资越高,企业缴费的标准也越高,比如高管的社保缴费水平就比普通员工要高很多,所以想要比别人缴存更多的钱,努力工作,不断学习提高自己,争取升职加薪是有效的方式。社平工资是整个城市的标准,个人也无能为力,缴费年限应该是多数人能操作的一项环节,说白了就是尽可能地延长自己的缴费时间,做到早参保,晚退休,中间的缴费时间拉长了,最后就能多算几年,到手的月养老金水平也更高。
第四,参保人如何计算养老金?
这是不少退休人员最头疼的难题,养老金放在公式里计算到底该领取多少,其实非常繁琐,虽然基础养老金=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2×缴费年限×1%看着没有多复杂,但是指数,社平工资每年在变,个人账户养老金也不是只用总数除以计发月数而已,还要考虑当年的利息标准,自己实际计算起来很难,还容易算错,因为很多数据不知道,但是不计算,又不知道企业,养老金经办人员有没有糊弄自己。这时候就需要比较专业的平台帮助参保人计算了。
人社部在2019年底已经通过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开通了养老金测算服务,可以满足职工,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者计算自己的养老金,登录“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后”,点击“待遇测算”一栏,选择参保类型,填写个人信息后,直接就能计算出你应该拿到多少养老金,操作简单,退休老人也能够轻松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