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红霞
“百善德为本,敬老孝当先。”在当前这个老龄化的社会,赡养老人成为大众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现在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似乎越来越微妙,掺杂了一些利益关系,人们对养老的观念已不同往日。
孟子说:“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可见以前老人地位还是挺高的,但是现在养老问题愈加突出。
孝顺父母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这些美德人们似乎丢掉得越来越多。
子女更是用道德来要求父母来帮自己帮自己照顾小孩,或者做一些其他事情,如果老人不愿意,还有子女用不养老做威胁。
就拿我身边的例子来说事,在我的小区有一个保安王大爷,王大爷是个很和蔼的人,每天来来往往,就和王大爷关系很好,王大爷也基本上认识小区的所有人,有时候我们散步经过保安亭就会去找王大爷聊天。
王大爷会紧跟时事,所以跟王大爷聊天是一个很愉快的过程。我们可以聊国家大事、身边的八卦、社会热点,但是每次聊到子女的时候王大爷就会回避。看见老人为难的表情,我们每次都会避开这个话题。
突然有一天,经过保安亭的时候看不见王大爷了,问王大爷的同事,同事说王大爷老伴生病了,他去照顾老伴去了。
王大爷的老伴因脑血管病导致瘫痪,这种病让老伴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必须要人照顾。
你们肯定会好奇王大爷的子女去哪儿了?王大爷为什么不愿意提到他的子女。
其实王大爷有三个孩子,老大是一个女儿,老二、老三是儿子。王大爷是个心善人,但是他的子女不是这样的,王大爷的三个孩子都不是特别富裕。
老伴去医院的第二天王大爷就给三个孩子都打了电话,但是一个星期过去了,三个孩子没有一个来,甚至都没有再打过电话。
王大爷在医院终于忍不住了,心想着一手养大的孩子,母亲病了也不闻不问。
再次给三个孩子打了电话,让他们来医院照顾母亲。令老人没有想到的是,大女儿说她要在家里照顾孩子,二儿子说他最近工作忙没有时间,三儿子说马上孩子要升学了,要努力挣学费。
王大爷最开始是想让孩子去把老伴那边买的保险处理一下,能理赔一笔钱,还能减轻一下经济压力,自己在医院走不开。
王大爷没有想过让他们来医院照顾母亲,因为他也理解孩子们的生活压力大,有自己一家人要养。
三个孩子直接拒绝让王大爷寒了心。他直接给三个孩子发微信,写了这样一段话:我给你们打电话是让你们谁有空去保险那边理赔一下,能理赔12万块钱,我在医院照顾你们母亲实在走不开。
王大爷发的消息比两个电话管用,第二天二儿子一大早就来医院看母亲了,媳妇也跟着来照顾母亲。大女儿,和小儿子紧接着也来了。
王大爷最终让最先到的二儿子去理赔这12万块,儿媳妇见状也没有闲着,每天定时来医院照顾母亲,什么脏活累活都愿意干。
王大爷心里很明白,这样的温暖与利益脱不了关系。利益驱动的“孝顺”是不会长久的,所以王大爷找二儿子要那12万块钱,让他直接给现金,他留有其他用处。
二儿子肯定不愿意啊,笑着对父亲说:“母亲生病花不了那么钱,还有我和我媳妇帮忙照顾,钱放你那里和我这里是一样的,而且那么多钱放老年人身上不安全。”
二儿子的话没能动摇王大爷的心,他很明白这只是虚情假意。
王大爷随即发怒地说:“你们真的是这样想的吗,不提钱你们能来医院吗?”
这时儿媳妇站不住脚了,说:“爸,哪有这样过河拆桥的啊,你以后还得靠我们养老,你要是这样,养老的事我们可就不管了。”
王大爷挺直了腰杆说:“你们不给我养老,那我的钱谁也不给。”
老人的这句话,真的很扎心。在我看来老人的做法也没有错,如果老人不留些钱在自己的手上,在他们家这样的环境下,以后老了,日子指不定得过成啥样。
“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论在什么时间都是我们必须去执行的。
孝顺父母是责任,更是义务,他们不辞辛苦地将我们养大,给他们养老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事。
插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