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如何守好老人的“钱袋子”
2021-05-31 09:15  浏览:610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这套房子是我们几十年工龄换来的,全家人仅有的一套住房,不能被人‘骗走’。”近日,年近六旬的赵红(化名)等多位老人反映称,他们所委托的以房产进行“理财”的公司疑似关门“跑路”,她的房子很可能因此被收走。“如今,我们才发现,这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以房养老’骗局。”


赵红等人的遭遇并非个案。近年来,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传统的养老方式亟待创新,从而产生了多种养老新需求,一些不法人员也闻风而至,打起了老年人房产的主意。


《广州日报》: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加上老年人金融知识不足、防范意识薄弱。于是,一些无良机构和黑心企业盯上了这块“肥肉”,为老年人“量身定做”了许多声称可以“躺着赚钱”的集资项目,一步一步诱骗老年人上当。


万变不离其宗,不管包装多么精致、伪装多么巧妙,养老领域的非法集资不外乎有四类:提供“养老服务”、投资“养老项目”、销售“老年产品”、宣称“以房养老”。防骗,自己永远是第一责任人,老年人也不例外。防止掉进养老骗局,老年人一定要提高警惕,理性选择投资渠道,不要剑走偏锋,更不要相信富贵险中求。


《北京青年报》:相关部门应该根据老年人群的特点,量身定制风险提示方式、提示渠道,使这种风险提示在老年群体中实现可及性。最好能把正反面典型案例作为这种风险知识普及的生动“教材”。养老领域非法集资活跃的地区,有必要把普及风险提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考核。


另外,相关执法部门、金融机构等,也要真正了解养老领域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内容,自觉加入防范老年人上当受骗的大军。比如,凡是汇款数额较大的老年人,银行工作人员应该与其充分沟通了解真相,配合警方打击涉老非法集资活动。对涉老非法集资的实施者要依法严惩。


人民网:各类“养老骗局”之所以多发频发,其实背后有一个共性的客观原因,那就是社会养老服务供给与老年人养老需要不匹配、有落差,给了不法分子打养老服务主意的可乘之机。因此,根治“养老骗局”,必须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日益增长、日益多元化的养老需求。


当前,年轻人普遍承受工作与生活的双重压力,在供养和照顾老人时面临各种难题。不少犯罪分子正好钻了晚辈无暇照顾长辈的空子,通过各类营销套路实施诈骗。


以需求为引导,以市场为主导,丰富养老服务种类和模式,增加养老服务的有效供给、高质量供给,才能不断压缩低劣养老服务存在空间,达到良币驱逐劣币的效果。


发布人:a3ff****    IP:120.244.66.***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