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保险都是骗人的?不了解这些,可能真的会被“骗”
2020-12-20 20:44  浏览:744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上一篇谈到了风险对冲,那应该用什么方法应对呢?

保险,可以说是每个人都能承担的、最合适的方法。

保险一定是最好的方法吗?

此时标准普尔配置图该被端出来了。


我们的家庭资产,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分别对应图中的四个象限,来应对生活中的各类花费。

要花的钱是指生活中的必要开支,大概3~6个月的生活费,是随取随用的部分。

生钱的钱,是需要利益最大化的部分,可以是股票、基金或者房产,主要就是增值的作用。

保命的钱,就是各类重疾险、医疗险、寿险等等,来应对生命中的不测,这一类有个特点就是杠杆较高,用几千的保费来撬动几十万的保额。

保本升值的钱,是要留到以后用的,比如自己的养老金、子女的教育金,等等,毕竟股市有风险,黑天鹅事件不是人人、次次都能躲过,必须要有一部分“安全资产”垫底,才能有底气。

保险市场经历过一段比较混乱的时期,所以人们对于保险有些不好的印象,认为是“骗子”的不在少数。比如:明明听过很多保险理赔失败的案例啊,凭什么还相信保险?

那么,真的有很多吗?看一下2020年上半年30家保险公司公布的理赔数据:


理赔获赔率基本在99%左右,有的甚至达到了100%,说明大部分的理赔都进行得很顺利,你以为的多,只是一丢丢。说保险是骗人的人,以为管中窥豹,实则盲人摸象。

那么,为什么会理赔失败?

买保险,本质上是一种合同行为,投保人(我们,消费者)和保险人(保险公司)双方应是知晓并同意合同条款的前提下签订合同的,这样的合同才是有效的。

原因1

大多数理赔失败的案例,原因之一是不重视“未如实告知”+“不可抗辩条款”,比如带病投保,不符合健康告知的内容却隐瞒投保等等,这种情况下签订的是明显的“不平等条约”,保险公司有理由拒赔。

《保险法》第十六条规定:

投保人有义务如实告知健康情况,否则保险公司有权解除合同。但合同成立2年后,保险公司不得解除合同,如果出险,应当理赔。

有人理解为:即便未如实告知、带病投保,只要是两年后出险,保险公司就得赔。

实际上,不可抗辩条款是建立在“如实告知”的基础上的,如果故意隐瞒病情,这一条款就不做数了,即,若故意隐瞒健康状况,保险公司有理由拒赔。

原因2

原因之二是买时稀里糊涂,保险条款眼花缭乱干脆不看,只记得保险推销员的“话术”,有一种“只要我生了病就能赔”的错觉。

就拿重疾险来说,大多数人会认为只要得了重疾,保险公司就得赔我钱,不赔就是骗子。你可能会记得合同里写了:

当被保险人罹患保险合同中规定的疾病,保险公司按照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金额,一次性把保额给付给被保险人。

但可能你没有在意,或者多年后忘了,合同里对于“保险合同中规定的疾病”的解释(此处简单说明):

1、某种疾病确诊,赔付;2、达到某种状态,赔付;3、实施某种手术后,赔付。

什么意思?

比如,很多人会觉得心脏做了手术肯定是重疾了,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是在重疾保障范围的,但限定了是开胸手术,微创手术、支架植入等非开胸手术都得不到重疾理赔。

此外,保险产品基本都有等待期,90天至180天的都有,对于在等待期出险的情况,保险公司也是不会赔的。

保险领域专业性较强,一定要慎之又慎,维护好自己的利益。做好投保前的如实告知,选择带有符合心意的条款的保险产品,保险就能成为你财务自由之路上的守护者。


发布人:5aaa****    IP:183.195.8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