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养儿为防老。
可很多老人说,现在是养孙为防老。
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夫妻一方放弃工作,或者全程雇保姆带孩子,都不现实。
大部分的情况都是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在分担带孩子的压力。
正好退休的年龄,身子骨也还硬朗,孙辈绕膝,尽享天伦,仿佛是很美好的画面。
可谁带孩子谁知道,那是最难、最累的活。
很多家庭,都是在举全家之力,养一个或者两个孩子。
等到孩子长大了,老人也岁数大了,身体不好了,行动不便了。
这时候,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出现了:谁来养老呢?
很多老人说,当然得住在儿子家养老了。
理由很简单:自己养大了儿子,带大了孙子,难道还老无所养、老无所依吗?
现实是:养老还真的和带不带孙子没啥关系。
王姨72岁,有两个儿子。
最开始大儿媳怀孕生孩子,王姨从孕期开始帮忙,一直照顾到孙女3岁上幼儿园。
大儿媳做点小生意,并不很忙,孩子大点以后,生意也不太景气,就干脆停业回家一心照顾孩子了。
孩子上学后,哪能两个女人同时闲在家呢,虽然大儿媳没强硬赶人,但王姨还是自己收拾东西回老家了。
一年后,小儿媳又怀孕了,王姨又住进了小儿子家帮忙。
小儿媳有正式工作,无暇照顾孩子,家务活和孩子全推给了王姨。
王姨在小儿子家一住就是9年,从花甲住到了古稀。
有高血压和腰腿疼的王姨,渐渐感到了体力不支,一家子的家务活,再加上一个活蹦乱跳的孩子,王姨觉得这几年自己真是累坏了。
王姨和儿子商量,儿子和儿媳几天之后给王姨答复:让她回老家歇着,让孩子的姥姥过来接王姨的班,住儿子家。
王姨有苦说不出,老伴没了,她现在也一身病,实在不想回那个孤单冷清的老家。
可又有什么办法呢?大儿子家不能去,嫌弃她现在一身病帮不了忙,还埋怨她偏心小儿子。
小儿子家去了也是吃闲饭,而且亲家在,她连住的房间都没有了。
就这样,当年被村里人羡慕去城里儿子家养老的王姨,如今又回到了村里开始了一个人的生活。
有人问她:“帮忙带了9年孩子,还不能在儿子家养老吗?”
72岁的王姨悲伤地说:别做梦了。
王姨的例子,也说明:并非所有付出都是有回报的,带大了孩子,也不代表会体恤老人,给老人一个踏实的养老照顾。
我们每个人终将老去,都会有“被养老”的那一天,时代在发展,“养老”的观念也应该与时俱进:
一、存一笔养老的钱,防范于未然。
很多老人缺乏安全感,主要是老了之后没有经济收入,一切都要依靠儿女。
不信,你看那些退休金高的老人,普遍都有一个好的老年生活。
有钱,有经济能力,儿女没有太大的压力和经济负担,只需要常回家看看,自然关系就简单很多。
二、住养老院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
小区里,有一个曾老太太,说她与儿子儿媳同住,不如说是赖在儿子家不走。
儿媳从不掩饰对老太太的嫌弃和厌恶,邻里街坊都看不下去,劝老太太住养老院算了。
养老院距离只一街之隔,条件也好,她儿子也愿意出钱,可曾老太太就是不去,原因是:自己有儿子,为什么要住那种地方去,让别人看笑话。
很多老辈人都有这种观点:老了,理所应当住儿子家。
可现在时代不同了,年轻人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老人住进去跟着瞎掺和,只会把婆媳矛盾越闹越大,徒增烦恼。
老了,就服老。需要人照顾,儿女没时间,就花钱住养老院,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最后,希望每一位老人都能老有所养,安度晚年。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