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上涨,从来都不是按照国家确定的比例直接增加。国家统一调整退休人员,养老金实际上是从2005年开始。当时的养老金统筹仅仅是各个地级行政区为统筹单位,现在我们已经实现了省级统筹。
2006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发布的《关于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明确,2005年、2006年、2007年分别以上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为基数,按照上年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的一定比例进行调整。其中2005年为60%左右,2006年为100%左右,2007年为70%左右。这个时候国家甚至没有公布统一的养老金调整幅度。
另外,养老金调整通知规定,还要向具有高级职称的企业退休人员以及退休的基本养老金偏低的退休人员照顾,但是到各个省、市、自治区具体落实的时候,大多数都是以按照定额调整的方式,以及对特殊人员进行照顾的方式进行调整。
随着时间的发展,有关退休养老金调整的方式也在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照顾到了社会上方方面面的需求。4月16日,人社部、财政部公布的《关于2021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明确的调整办法,主要要采取定额调整、挂钩调整、适当倾斜的三种方式进行。
按统一调整养老金比例计算,不利于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差距,这样会造成养老金增加额度悬殊。而社会保险制度的根本目的是维持社会的基本保障、调节社会收入分配差距。可是,如果完全没有按养老金水平的一定比例调整部分,你会愿意高缴费基数缴费吗?很多人还是非常现实的。
由于目前我们的养老保险征缴体系不够完善,确实存在着个人和企业选择缴费基数的可能,因此在养老金调整的时候,仍然保留了按养老金比例调整的部分。不过不是全部,只是大约占总体调整额度的20%~40%左右,各省市的所占比例并不相同。比如说山东省2020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方案,按比例调整部分为按照上年度12月份本人基本养老金的1.7%进行增加,约占总体调整幅度5%的1/3左右。
另外,像定额调整部分,贯彻的是公平原则,人人增加相同的钱数。这种调整方式对于养老金较低水平的人群有适当的倾斜照顾。比如说上海市2020年养老金调整方案,定额调整额度为75元,基本养老金1500元的人群增幅就能达到5%了。更何况还有按缴费年限调整和按养老金水平调整部分,因此养老金水平较低增幅会更高一些。
按缴费年限调整,主要是根据参保人对于社会保险的贡献时间的长短,确定增加的钱数。所谓的贡献,实际上既包含了个人缴费部分、也包含了单位缴费部分。即使是视同缴费年限,相应的单位缴纳的部分也是由国家政府承担的。我们的养老保险基金都是社会筹集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供养已经退休的老年人,不足部分由国家补贴。比如说2021年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显示,2021年全年社会保险费收入为6.3万亿元,财政补贴收入为2.274万亿元,而社会保险基金的支出却高达8.64万亿元。
按缴费年限调整,主要是每年缴费年限增加一定的基本养老金金额,像山东、江苏、浙江等地,缴费年限越长增加的标准还越高。
国家在养老金调整通知中也明确,要进一步强化激励,适当加大挂钩调整部分所占比重。挂钩调整部分,指的就是按缴费年限挂钩和按养老金水平挂钩。
倾斜调整部分,主要是针对高龄老人和艰苦边远地区退休人员给予适当倾斜,本身占比就不多,大家也能理解。毕竟高龄老人退休时当时的工资水平较低,计算出来的养老金也是较低的。对他们进行倾斜照顾,既是一种相对公平,也是体现我们国家尊老爱老的一种社会风尚。
按照国家的十四五规划,我们将在十四五期间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相信未来的养老金调整,会由国家统筹安排,越来越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