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不交社保,也应该领取养老金吗?网友:3个理由
随着人口老龄化逐渐到来,农村的养老问题也不断被关注,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老年人的养老依然是以家庭为单位养老,随着农村的发展,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的惠民相关补贴,同时还对农村年满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了补贴,以保障老人的晚年生活。
近期有消息称,随着近年来农村的发展,养老问题也在逐步的得到解决,不但为农村达到退休年龄的老年人发放养老补贴,还在农村修建了供大家休闲娱乐的广场,对于农民是否应该领取养老金,有观点认为农民没有缴纳社保,是否也应领取养老金?对此网友也是提出了支持,说出了3个理由。
第一,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就缴纳了几十年的公粮,在这段时间里,是农民的奉献才能保证我们的工人可以以最低的价格吃到最好的粮食,同时也促进了经济发展,而农民剩余的粮食其实并不多,对于经济的发展做出了最好的保障。
第二,近年来由于农村收入较低,城市工业化也越来越高,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开始鼓励农民进城,农民也因此有了一个新的代名词“农民工”,他们在城市的建设中,付出了自己的劳动以获得工资收入,城市之所以有如今的繁荣和富饶,这与农民的付出有着很大的关系,毕竟城市需要发展,工业需要发展,也离不开基础工人的努力。
第三,土地是粮食的基础,粮食是吃饭的保障,而农民则是粮食的最大生产者,对于农民来说,其实也是一种特殊的职业,虽然由于保障居民吃饭等原因粮食价格一直不高,无法依照职工一样缴纳社保,但却为居民的生活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保障作用,一定程度上说,农民种地也是一种奉献,既保障了自己的基本生活,也为所有人的吃饭提供了基础。
相关农村专家表示,为了预防农村养老出现“断层”,早在2009年就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新农保的试点工作,缴纳费用不多,并且只要缴纳满15年农民就可以领取养老金,如今11年过去了,很多农民也已经参保,待到这一批人年龄大了生活也将有着更好的保障。
农民种地保障了吃饭,粮食的作用不能替代,对于农民来说,单纯的提高粮价有着太多的隐患,或将给予更多的补贴才是更好的选择,无论是种地还是养老都需要更好的保障,毕竟吃饭是根本,不能单纯以经济的价值来衡量,农民也是一种“职业”,劳动也是一种奉献,对此你又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