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建国以后,农民,对于国家建设的贡献,相信都是有目共睹的,后来,农民更是积极上交公粮,提留,保家卫国,修河挖渠,支援新中国的建设。谁要说农民懒惰,不努力,那可真是被什么蒙了眼。
改革开放以后,一座座高楼,一条条流水线,有多少农民为国家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可是,现在最初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农民老了,他们干不动了,生活却没了保障,如果没病没灾的,光为了一口吃,还能过得去,如果是有个病灾的,一家返贫是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一切的起因就是一个钱字。
城乡差距,贫富悬殊
我们说城乡差距,现在是改善了,其实,要是仔细想来,差距并没有缩小而是拉大。
农村老人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本地每人每月
一百二十元,这应该叫作老龄补贴,而和几千元养老金来比,那真是天上地下。
像某些临时工,只要你没有那个身份,你劳动并不少,甚至可能还更多一点,你却得不到更好的收入。
几千元的养老,锻炼身体,出外旅游,即便身体有个不舒服,也不怕和医院打交道,最起码不愁钱。可是那些农村老人,干了一辈子,到头来,还要依靠儿女,至于什么提高生活水平,旅游啊,享受更是无从谈起,很多老人,只要能干得动,都力所能及干一点农活。
农民的贡献
国家建设,人民富裕,当然需要全民的努力。但是要说到农民,贡献有目共睹,农业是国家发展的基石,现在一说老农民该不该拿养老金,就有很多人愤愤不平,凭什么?
陈毅元帅曾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无论是在战争时期,还是新中国建设,还是,保家卫国的战士,有多少不是来自于农民。
著名的经济学家,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曾经在公开场合明确表示:“农民是第一位的。”中国能够拥有如今的辉煌,离不开亿万农民的默默付出。因此教授温铁军提出“亿万农民救了三次中国”。
新中国建立后在百废待兴的领土上,是无数农民辛勤劳动,才让祖国人民吃饱饭的。改革开放后,城市的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还有......
无论从社会主义国家来看,还是农民的历史贡献来说,当他们老了,是不是也应该享受成为第二大经济体的红利呢?
农民牺牲的很多
每次历史的转型,农民都是首当其冲。解放后,农村和城市的二元结构,中国城乡二元结构,把城市与农村人为分割,使得非农业户口附带了各种特权和福利,形成了城乡不对等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这是一种对农民群众严重不公平制度。
以前吃公家饭的叫铁饭碗,甚至可以继承,农民呢?除了交公粮,修桥挖沟,并没有什么上升渠道,那个时候,没有什么机械化,大多是凭着力气,为了让城里人吃上饭,粮食价格很低,农民并不赚什么钱,这样的情况下,不给国家添乱,还支援国家建设,你说他们老了该不该享受养老金?
所谓换位思考,好的资源,好的机会都在城市,农民有多少机会可以发展,现在国家经济发展了,退休金都十七连涨了,有人提出农民增加到伍佰元,交养老金,叫养老补贴也好,有啥酸的呢?
再说,农村五十多岁的大多交了十来年养老金了,只是给那些老了的农民增加以一点,又有何不可,一个老人身后站着的是一个家庭,增加一点养老金,某种程度上也减轻了年轻一代的一部分压力。
国家近些年提出了,乡村振兴,给予很多扶持政策,但是,有些需要很好的调研,有些工程一投几千万,搞这搞那的,农民并没有得到实在的实惠,所以,我以为,第一应该解决农村养老,这是实实在在的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这比那些虚幻的政绩要强很多。(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