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章磊
浦东新区是上海老年人口总量最大的区,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如何做好“大城养老”?在5月14日举行的大城养老“浦东样本”新闻通气会上,新区民政局介绍了在养老服务领域开展的诸多创新和取得的系统化成果。
据介绍,截至2020年底,浦东新区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到102.78万人,占总人口的32.9%,呈现出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的特点。面对日益加快的老龄化形势,新区加快推进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着力巩固深化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实现“高品质养老设施供给、高质量养老服务管理、高水平养老资源集聚、高素质养老人员队伍”,初步构建了体系化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大城养老“浦东样本”。
新区民政局介绍,目前,全区养老机构共有170家(含长者照护之家),总床位数31529张,其中保基本床位数20230张。综合为老服务中心55家、长者照护之家28家、日间照料服务中心105家、老年助餐点221家、老年活动室1515家,社区养老睦邻点733家,15分钟养老服务圈设置配置率达到了100%。
在加快各类养老设施配置之余,新区还全面强化养老服务行业综合监管,深入推进公办养老机构管办分离改革,培养为老服务组织230多家,形成了福苑、瑞福、红日、吴越人家、缘源等一批优秀品牌组织。此外,新区还打造“智慧养老平台”,推广应用“我要入住养老院”轮候申请系统,开发建设浦东城市大脑——养老服务应用场景。
为了促进高水平养老资源融通,新区民政部门依托浦东以及上海的科技、人才、产业的集聚优势,充分发挥优势资源集聚效应,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为老服务机构签约共建率达100%,发展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56家,认定13873张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依托“上海国际养老、辅具及康复医疗博览会”举办地优势,新区还大力吸引优秀养老服务企业落户浦东,并率先成立长三角社区养老服务联盟,与浙江省杭州市、宁波市、湖州市,江苏省南京市,安徽省合肥市等签署共建协议,推进区域养老一体化。
新区民政部门还着力打造高素质养老人才队伍,建立养老服务人才发展分层培养、梯度发展体系,优化提升养老服务人员队伍的素质和水平,包括设置养老护理类“首席技师”、建立养老服务“工匠”工作室、开展青年养老管理人才“珠峰计划”、推进从业人员能力与职业体系建设相匹配。在2020年上海市养老服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上,浦东新区位居团体第二、个人获奖数第一。今年5月7日,浦东新区11名养老护理员成为上海市首届“上海市百佳养老护理员”。
在当天通气会上,陆家嘴街道和洋泾街道围绕探索嵌入式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介绍了各自做法和成效。
新区民政部门表示,下一步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对标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要求,着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构建更具活力的养老服务发展格局,巩固和完善大城养老的“浦东样本”,实现“养老服务再出发”,不断提升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本文来源:浦东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