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儿
身为父母,总是愿意为孩子牺牲一切。很多家长嘴上说着“我就把孩子管到大学毕业”,可真等孩子毕业了,家长依然要为孩子考虑工作的事、结婚的事。甚至好容易给孩子凑好了彩礼钱、房子首付钱,孩子生了下一代,父母依然要以年迈之躯为孩子奉献余热——帮他带娃。
鉴于年轻夫妻压力大,老人帮忙带娃也算是无可奈何。他们会自我安慰般地想:就当是为子女出最后一份力吧!我这么帮他们,年老了他们不是还要赡养我,管我的晚年吗?谁的心都是肉长的。
一位老人的经历可能要打破这些50后、60后父母的幻想了。
她是我楼上的一位邻居,今年已经70岁了。从我搬进这栋楼里起,就看着她把小孙子从蹒跚学步带到上幼儿园,再从幼儿园带到小学。随着孙子越长越高,她的腰也越来越弯。
如今孙子上了初中,听说要住校,我在跟她打招呼时顺嘴说了一句“这下你可以享享清福了”,不料她面有难色,拉着我诉起苦来。
原来随着年岁增长,老人的身体开始走下坡路。先是腿疼,查出有滑膜炎,接下来血压又高了,还是糖尿病,老人心脏还不好。要知道,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可是个慢性病,每月光吃药开销就得五百以上。
儿子儿媳在带她去了几次医院后,无奈地跟她说“妈,你看你在这边也没医保,去医院都没法报销,要是回老家开销还会小一点。你之前不是一直说想你那帮老姐妹吗?再说家里就两室,孩子大了回来都没地儿住”。当然儿子也说了,姐姐也在老家,她嫁得近,会时不时过来照看老人。
老人听完心特寒。背井离乡十几年,来到城市给儿子儿媳带孩子,如今年迈体弱了却要被一脚踢开?想念老姐妹是不假,那是刚来的那几年说的,如今老家房子也破了,老伴也没了,自己也早已适应城市高楼里的生活,再让自己回老家,还得重新适应。这不是折腾人吗?
说实话,听到这位邻居的吐槽,我颇有感触。
当今社会,子女和父母压力都相当大
父母帮忙带娃时亲如一家,等年老体迈了就劝回老家,邻居老太太口里的儿子儿媳听起来是挺不孝的,但如今不少老人都面临这样的窘境。也不能只说是子女的问题。
如今年轻一代压力大,除了房贷以外还要养儿,孩子和老人两头都要顾,自己在中间就像个夹心层。所以才有了中年父母是“三明治夹心” 派这一说法。
老人因为要帮子女带娃才不得不离开老家,入住小家后,原来的两居室在孩子小时还够用,等孩子长到上小学初中,老人、孩子、夫妻就需要三间屋,房子明显不够住。想要房子升级哪有那么容易,多个房间要多出几十万。很多老人看到这种情形,自动就退出小家,回老家了。
此外还有老人的医疗问题。老人离家,户口却并不能随迁,医疗卡之类的也是在老家,万一生病,在城市里住院取药都不能享受最大优惠的报销,这给小家带来了很大压力。
邻居家儿子儿媳做法的确不妥,有“过河拆桥”之嫌。但中年夫妻在面对自己父母的养老问题上,也有诸多难处。
【对此你怎么看?你觉得有好的解决办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