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报道《2021湖北经济前瞻》:依托互联网+,为老人服务有温度 .mp33:42
武汉市硚口区宗关街发展社区是一个老年人口占比较高的老旧社区,近年来,社区依托硚口区133系统服务平台,打造“幸福长廊”,就近为居民提供家政服务、食堂送餐、居家养老等服务,让居民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系列报道《2021湖北经济前瞻》,今天请听《录音报道:依托互联网+,为老人服务有温度》。
“余师傅您好,刚才通过那个摄像头是不是看到你家里人有点不舒服,我想问一下......哦,你那里还好是吧?还好就好!有什么事你要跟我们说好不好?”
上午,武汉市硚口区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负责人彭红艳正在给88岁的社区居民余水生打电话。挂完电话,彭红艳有些不放心,坚持要到老人家里探访,记者随同她一起来到这位老人家里。
余水生:这个位子还有一个摄像头。
记者:社区帮着安装这个摄像头,实际上就是想随时了解,您在家里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他们可以随时上门。
余水生:对对对。
近年来,武汉市硚口区全面实施居家养老“133工程”,构建统一的养老信息化服务平台,突出助餐、医疗、家政三大服务,强化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养老社会组织、助老志愿者队伍三大支撑,为老年人提供社会化服务。发展社区专干王希:
“它实际上就是相当于一个全民呼叫平台,就是一键通。同时它还有一个实时监控平台。实时监控平台就是以居民自愿的形式为主,在行动不便的80岁以上的老年人家庭安装这个摄像头。这个摄像头他是必须有授权的,授权给平台和他的子女。”
发展社区是一个老旧小区,有一千多位老年人。从2013年社区引进“道能”幸福食堂开始,七年时间里,发展社区逐步孵化和培育了许多优秀的社会组织和社团组织来为老年人服务。通过发动群众自治、引进社会组织,来弥补政府在公共服务上面的短板。“中爱养老产业集团”运营经理张丽冬:
“线上只是一个平台、一个技术,怎么样老人真正得到实惠?这就要通过线下的一个服务落实、对接到老人的家庭、到街道社区,到真正能够为老人提供服务的服务商手上。我们就打造这样线上线下的系列服务,来实现我们这样一个真正落实到老人身上的这种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的这样一个形式的新型的养老模式。”
发展社区的“互联网+养老”居家养老模式走在武汉市前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湖北省养老机构协会秘书长李波表示,发展社区的模式,实现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的精准匹配和及时对接,是落实国家积极老龄化战略的有效举措,希望能够复制推广。他建议要继续开展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在更大的范围内,探索制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或标准;二是,搭建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还应该开发出更多功能,一方面,培养和打造职业化和专业化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另一方面,也能够推动“互联网+养老”适时升级为“人工智能+养老”,也就是国家层面提出的“智慧养老”。”
湖北台记者赵欢、田天
编辑周漫、高波
【来源:湖北之声】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