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反哺”“皇帝以孝治天下”“孝,德之始也”“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
这些话我们从小听到大,也格外印证了孝的重要性。孝是中华传统美德。尊老爱幼从古至今都是社会所公认的法则。
直到今天小学生的作业本上还写着“尊老爱幼”的字样。孩子年幼的时候,父母尽心尽力把他们养育成人。而当父母年老,儿女们也义务和责任做到让他们晚年能够快乐。
"废物式养老"这个名词小编还是第一次听说,上网一查,是子女们认为养老就是让老人什么都不用做,都由自己代劳,就是所谓的“孝顺”。
可能也有许多网友认为很正确,那就请大家想想《都挺好》中苏明成为了气自己的父亲苏大强,“包办”父亲的一切,寸步不离的行为。可能就能理解了,面对儿子苏明成的“贴心照顾”,苏大强并不快乐,甚至感受到被监视和支配。
“废物式养老”悄然兴起:你的父母老年人正在脱离这个时代,你却不以为然
如果大家还不理解,这里还有一个经典案例,出生于单亲家庭的小宇,是妈妈一个人含辛茹苦的把他养大,小宇心中心存感激,在妈妈退休后,将她接到身边。让她享天伦之乐,平日里也不需要她帮忙。
当妈妈提出想要帮忙带孙子的时候,他觉得带孩子会让妈妈很辛苦。就拒绝了妈妈的请求。本来小宇以为这样处处为妈妈着想,妈妈会很开心,但妈妈的情绪一直不高。
小宇很心急,妈妈则说:"我自认为我的身体还好,不需要卧床也不需要坐轮椅,但你让我在家里闲坐,什么也不用干,什么也不用插手,我感觉自己很不开心。"小余这才意识到自己犯了多么大的一个错误,他自以为对妈妈好,在用自己的方式爱妈妈,但妈妈却感受不到。
为什么会有"废物式养老"呢?
现如今,"废物式养老"是一个在社会很普遍的现象,子女们为了让父母快乐安享晚年,把老人接到城里,接到自己身边,却会导致无数摩擦,也忽略了老人的内心真实想法。
只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渐渐地,老人与社会脱节,与子女脱节,所以现在很多老人的内心想法都是空落落的,感受不到自己被需要,反而需要孩子每天费心照顾自己,反而成了他们的累赘。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奇葩说》中,有一期的辩题是,“妈妈疯狂引援男明星,我该不该阻拦?”看完后,我有很多感想,接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正方观点中,冯晓桐说的一句话,妈妈为什么会疯狂应援男明星?就像给自己找了一个“儿子”,因为我们当子女的没有给够妈妈足够的关心,忽略了当子女的责任!
而反方的观点我也十分认同,妈妈是为了弥补童年的遗憾,她再用自己的方式跟上这个时代!“我很羡慕这道辩题里的妈妈。
因为她老了,当她还可以有力气做这些事情,证明她的身体尚可,她有自己的爱好,有着自己想为之投入精力的事情,她不用等走不动坐到轮椅上的时候回顾自己的一生,以前时代让我没得选,现在后代让我没得选。
”听完他们的话,让我沉思良久,如果是我,我要不要阻拦喜欢上一个明星的妈妈?我想,我不会阻拦,在没有听他们的说法时,我认为一定要阻拦,不光是因为追星是年轻人做的事,妈妈追星,岂不会让人“笑掉大牙?”
还有作为一个子女,在妈妈不理智的时候,一定要阻拦她。
但现在,我不会,如果妈妈以后做一些不符合她身份且无伤大雅的事情,我会劝阻,却不会阻拦,那时,我只会和她说“别怕,我一直会在你身后支持你做的一切决定,就像你当初支持我一样!”
有很多子女认为,父母年老之后,身体不好,不能让他们做家务,是对他们好,但你们可看到父母落寞的背影,他们老了,他们希望自己还“有用”,能为子女做些什么,而什么都不做,他们感受不到被需要,他们会伤心的!
别让爸爸妈妈觉得自己不被需要:
不被需要的老人会感到孤独,他们会认为是自己没用了,不能用自己古板的印象主宰他们的人生,他们面对年纪的增长,也已经看开了,只是希望自己还能有用,发挥自己的作用,陪伴孩子最后一程。
《礼记》有云:“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意思是,真正的孝顺,是让父母从心底觉得开心,尊重他们的意愿。尊重他们想做的事情,不违背他们想做的事情。而不是把钱一塞就溜之大吉。作为子女多花时间陪伴老人,了解老人内心真实所需,知道他们的想法,才能给他们最好的照顾。
我们可以多多像父母请教问题,说说儿时的趣事,偶尔和她一起洗碗,一起买菜,或者可以让她自己去,她不会感到你冷血无情,或许会真正让她感觉到自己的价值。他们希望自己被认可。
愿大家的妈妈们也可以像能应援男明星的妈妈一样,身体健康,活出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