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际标准来看,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时,是踏入老龄化的标准;达到14%,为深度老龄化;超过20%,则进入超老龄化社会。根据《第一财经》对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口超500万的省会城市以及GDP过万亿的普通地级市、制造业大市东莞在内的35个城市的统计显示。
其中南通、重庆、大连、上海、沈阳、天津、哈尔滨、无锡、青岛、长春和济南等11个城市,65岁以上人口比例超过了13.5%,基本达到了深度老龄化的标准,尤其是南通市,65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了22.67%,已经完全进入了超老龄化社会,成为全国最高。从南通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看,全市常住人口中,0-14 岁人口为 84.19 万人,占 10.90%;15-59 岁人口为 456.6 万人,占 59.09%;60 岁及以上人口为 231.86万人,占 30.01%。
这里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细节,就是0~14岁的人群与65岁以上人群的比例,高龄老人比新生儿及少年多了一倍的占比量,15~59岁人口比例还不到60%。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参保缴费的人减少,但老龄人口多,养老金收支在未来的平衡性就受影响。
老年人口占比越高,明年养老金上调时,我认为会对这11个城市倾斜提高上涨幅度,并且会对高龄老人再多倾斜上涨一些钱。原因主要就是从帮助年轻人减负出发,2个好处是可预见的:
第一,让投资客对城市的发展改观
老龄人口占比高,就是人口流失加剧的信号,如果不能堵住这个漏洞,随着更多年轻人离开城市,老龄人口占比会显得越来越高,直接影响的就是城市的投资价值。老年人更喜欢储蓄而非投资,年轻人才是消费的主力军,眼看着年轻人都走了,投资客也不会选择在这些城市出资建设商业项目,企业也不愿意继续入驻,对城市经济发展是致命的损失。如果说能为这里的老年人增加更多的养老金,年轻人赡养老人压力减少,外地的年轻人看到这一福利待遇,可能会来这里发展,而对于投资客来说,年轻人在老人身上的花费减少,就有更多富余的钱消费,消费潜力大,自然能刺激更多投资客到这里做战略布局。
第二,促进养老市场的发展
既然老年人多,那么养老行业就是待发展的蓝海市场。想要将城市劣势转化为优势,刺激老年人消费也是未来双管齐下的办法,老年人消费的前提大多是自己得钱增加了,增加的比别人多之后,他们才有动力消费。所以,如果明年这些城市的养老金能多发点,老年人愿意消费,推进养老行业发展,也将吸引一些投资客前来投资,多城市来说,能够增加更多岗位,让年轻人原因来城市发展,起到一定的良性循环。
当然,未来如果真的能为这些城市的老人多涨钱,相信最终目的也不是为了让老年人花钱,透支养老金,而是让消费力刺激经济上行,吸引外来投资客进入城市,让本地年轻人愿意留下工作,让更多人外地人愿意涌入城市,提高青壮年人口比例,降低老龄化加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