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老年心理关爱行动的通知》,决定2022—2025年在全国广泛开展老年心理关爱行动,主要目标是了解掌握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与需求;增强老年人心理健康意识,改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服务水平。
截至2020年,我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3.5%,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如何让老年人安享晚年成为当下社会的重要议题。当前,我们往往重视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躯体疾病的影响,却忽视了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给晚年生活带来的破坏性。老年人可能由于身体生理功能进一步衰退,以及各种生活事件不断增加,当遇到不可抗拒的社会生活事件时,容易导致比较严重的情绪变化,甚至发展为抑郁症等严重的精神问题。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
1.离退休综合征:有些老年人不能适应离退休后生活的突然改变,出现情绪消沉和偏离常态的行为,甚至引起疾病的发生,加速老化过程。这往往与老年人离退休前缺乏足够心理准备、离退休前后生活境遇反差太大、存在个性缺陷或适应能力差、社会支持系统缺乏、价值感丧失相关。
2.空巢综合征:老年人生活在“空巢”环境中,由于人际关系疏远而产生被疏离、舍弃的感觉,出现孤独、伤感、精神萎靡、情绪低落等一系列心理失调症状。特别是丧偶后的老年人,丧偶对老年人打击影响最大,是所有生活事物中最具影响力的事件,老年人的情绪容易极度低落、沮丧、恐惧,感到自己也时日不多,或因子女出国、与子女分居两地等情况,使老年人的情绪受到更大的影响。
3.高楼住宅综合征:长期居住于城市的高层闭合式住宅里,很少与外界交往,也很少到户外活动,所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上异常反应的一组证候群。
如何应对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先后提出积极老龄化和健康老年化的概念,前者强调老年人维持自身健康的潜在能动性和社会价值。后者则强调延长老年人独立健康期限,保持心理和精神的良好状态。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调动老年人自身的潜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1.转变观念,教育老年人树立老有所用、老有所为的新观念
我们应该改变“人老了就不中用”的刻板印象。老年人虽然生理机能和精力不如以前,但是其过往人生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技能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例如从事解说员的志愿者服务,利用自身技能帮助社区居民维修电器设备,这些活动对于老年人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非常有利,能够不断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同时我们应该鼓励老年人完成以前想干而没有时间干的事情,重建离退休后生活。
2.注意日常生活中的心理保健,教会老年人及时消除和“转化”不良心理
应鼓励老年人表达情感,与他人分享心中的感受,通过听音乐,培养健康、广泛的兴趣爱好丰富老年生活。对老年人的负面情绪要充分理解,并时时给予劝导,指导老年人妥善解决家庭问题,并鼓励老年人积极获取应对技巧资源,自己进行心理调适。适量的运动和充足的睡眠也有助于消除因压力引起的身体紧张反应。
3.营造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老有所养,老有所助,老有所乐
目前,以老年人家属、朋友、邻居等为主的社会支持网络已成为促进健康老龄化相关研究的关注点。其中家庭的支持必不可少,子女们可以利用休息的时间,多探望陪伴父母。丧偶老人可以通过再婚填补晚年生活的孤独。另外,老年人应多走出家门,主动与朋友、邻居维持适当的互动。街道社区应积极为老年人提供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组织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实现老年人娱乐、健身、文化、学习、消费、交流等方面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