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谁能提前做好规划,谁就能应对好这个难题,并借势而为,真正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指出,到2022年,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框架初步建立;到2035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安排更加科学有效;到2050年,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适应的应对人口老龄化制度安排成熟完备。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国家积极应对老龄化的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制定了老龄化社会发展的基本框架,也从根本上给予了养老产业发展政策保障。
那么作为养老人,我们应该怎么来进行思考和规划养老产业未来的发展呢?我想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分享我的思考。
第一,市场化、社会化一定是应对老龄化的最佳路径。几亿人的养老难题不能完全依靠国家来解决,最佳的、最根本的解决方案一定要让社会性问题回归到社会中去,依靠市场来进行高效的资源配置,让社会中每一个人都来关注养老,才能真正解决这个社会大问题。
第二,为社会解决重大问题,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要经过初级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每一阶段都需要时间,养老也不例外。2013年应该算得上养老元年,在此之前,养老产业属于初创期。2013年至于2022年,这十年应该是养老行业的快速成长阶段,众多企业进入到养老行业,共同推动养老服务健康发展。我一直在说,我们这代人真幸运,我们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引领者,如今我们又成为养老行业的参与者、引领者,我们聚集了很多社会资源、行业资源,理应为社会解决重大问题,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我们有这样的担当,更有这样的能力和底气来承担这样一个历史大任务。
第三,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每个家庭都有老人,满足长者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就满足了家庭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作为养老行业从业人员,我们要从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理念来满足客户的需求,进而引导客户的需求,倡导更高层次的、生命成长层面的需求,最终为他们创造未来美好生活场景,推动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
当下养老行业发展之思考
2020年的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公共健康危机,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巨大影响。如今,随着国内疫情的控制、经济的复苏,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也在思考疫情后的发展,养老行业也是如此。
这次疫情对于养老行业来说是一次重大检验。大多数养老机构的院感防控体系是缺失的,但九如城有系统性的防控手册和防控流程,按照防控手册,完全能够快速地根据每一个院际的实际情况建立起包含三区两通道的防控体系,有效抵御重大疫情。养老机构要快速地从政府、行业、机构的层面建立相应的防控体系,以应对后疫情时代的不确定性。
当下养老行业的发展也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参与、推动。要在全社会形成敬老爱老的氛围,吸引全社会的关注,动员全社会参与到养老行业的建设中。养老是一个有着大福报的行业,我十余年的行业经验也告诉我,我人生中最大的收获就是服务长者。我们也要利用市场化的资源配置,解决养老行业的供需矛盾,让更多的长者能够安享晚年。
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应该发挥引领的作用,用政策扶持、引导养老行业发展,保障长者日益增长的需求,特别是能够让我们的每一位长者都能得到多层次、全方位的养老服务。
后疫情时代,我们更应该以客户为中心,满足、引导、培育客户需求,让养老行业能够健康发展。
我一直强调员工是企业的核心资产,因为无论是从国家政策还是客户需求,养老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养老人的努力。养老是一个很特殊的行业,一线员工的服务就是我们的品牌,因此我们要在机构中创建好的企业文化,给予员工安全感,培养他们的崇高感和责任感,更好地为长者服务,赢得家属的肯定和社会的尊重。只有如此,机构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让养老行业成为“大循环”中重要环节
2020年发生了很多事情,也给其他行业带来了一些拷问:我们如何在大变局中生存甚至发展得更好?
国家已经给出了我们答案:发展国内“大循环”,着力扩大内需。
坦率地说,中国的养老方案要靠中国人解决,中国养老企业的市场也主要在国内,因此,从另一方面来看,国内经济大循环对于养老行业也算得上一个机遇。在未来几年里,我们要让养老行业成为“大循环”中的重要环节,借助“大循环”的东风,让养老行业更进一步。
我想,养老行业能够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环节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养老行业市场前景广阔。据预测,中国老龄产业产值将在2050年突破100万亿元,届时将占GDP三分之一以上。马云也曾经说过,未来的万亿市场中,一定有养老行业。二是长者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如今,长者退休时年龄相对较低、身体较好,国家对退休人员的保障生活也做得越来越充分,长者消费需求正在向高水平、高层次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当然,养老行业也要创新发展思路,以高质量服务助推国内经济大循环。
首先要紧抓需求机遇,以大健康产业中的关键部分——养老、养身、养心为核心,不断开创发展新思维、新路径、新格局。
其次我们要重新定义养老,养老观念和服务都要进行从养老到教育的转变,为长者提供一个可以发挥余热,为社会再作贡献,再创新辉煌的平台。这种再教育、再成长的服务方式能够让长者更加开心,真正实现快乐养老和积极老龄化的目标。
再次加快数字化转型,探索“养老+互联网+各行各业”的创新应用,开发出更多更好满足长者需求的消费业态。疫情期间的网上探视、网上问诊等线上服务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养老+互联网的巨大潜力。九如城平台也一直在积极开发数字化养老平台,潜心研发了“99康养平台”,针对目前行业普遍存在的养老资源分散、供需不匹配、渠道不通、无专业线上康复等问题,为行业提供全方位、专业、可信赖的康养服务。
最后,站在一个养老服务运营商的角度,虽然九如城运营着多家养老机构,但我一直认为应该养老回归家庭——从之前的只服务长者到服务长者家庭,即从关心长者到关怀家庭,从养老全服务到家庭全服务,让消费直达家庭,让健康成为家庭中心。这需要每一个养老人转变理念,我们的客户不仅仅是长者,更应该包含长者家庭,我们的服务也不仅仅惠及长者一个人,更应该帮助长者家庭。如此,不仅能够拓展养老行业的边界,更能扩大养老行业的市场规模,更好地发挥养老行业的巨大潜力,促进国内经济“大循环”的良性发展。
未来养老行业趋势展望
站在今天,同时也结合九如城12年发展的历史,我想,未来养老行业的发展一定具有以下几个趋势:
第一,医养康养相结合。九如城从一开始就定位为医、康、养、教、研、旅相融合的养老运营商,我们也率先提出医养结合的理念并付诸行动。今年的新冠疫情,让更多的人关注健康,未来,长者健康和家庭健康管理一定是机构服务的重点,我们要兼顾服务对象的共性和个性,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健康状态长者的养老需求以及家庭健康管理的需求。
第二,社区机构相协调,即要将区域化养老体系建设落实到社区居家层面,满足“9073”战略需求。但同时也要注意到,社区、居家、机构养老在人才和设备资源上具有重复性,我们应发挥家庭、社区和机构的各自优势,促进养老模式的融合发展。例如,机构养老可以为居家养老上门提供专业化服务;居家养老可以在社区内获得便捷服务;居家和社区养老在有需要时,进入机构养老获得更安心的照护。
第三,线上线下相融合。养老服务线上与线下的有效融合,将缓解养老服务业面临的管理和服务难题,同时能借助科技产业发展的优势促进养老服务业产业化发展。前面我们也讲到养老+互联网的数字化转型,但目前来看,养老产业线上线下融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仍然是未来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第四,普惠养老成主流。不管是从国家层面还是从社会层面,只有解决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养老问题,才能真正解决养老这个社会大问题,普惠养老一定是主流。九如城创业的初心就是“情怀、责任、担当、普惠”,我们立志解决社会大问题,而不是仅仅只解决某一部分人的养老问题,因此,九如城的养老服务一定是普惠的养老服务。未来,养老行业也需要进一步构建满足大多数人的养老需求的服务体系,让普惠养老成为主流,让广大长者“买得到、买得起、买得好、买得安”。
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养老行业一定会迎来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