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偏心母亲的醒悟:如今才懂儿子养老和女儿养老的差别,可惜太晚了
2021-04-12 07:49  浏览:630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情感#


1.养儿不防老


前几天,河北沧州一大货车司机,在驾车过检查站时,因北斗定位掉线,被处以扣车、罚款2000元。因不能接受此罚款,大货司机服农药自杀,最终抢救无效去世。


后来逝者妻子发声,家有七十多岁的老母亲,两女一儿,家境并不富裕,希望得到赔偿。


当大部分都在为逝者感到惋惜时,还有人同情起那位七十多岁的老母亲,本该是颐养天年的年纪,却突遭变故,白发人送黑发人,养儿防老变成一场空。


这是谁都不想看到的结果,生活就是这样,谁也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到底哪一个先来。


其实,不管是意外问题,还是人心问题,当下越来越多人渐渐意识到,养儿防老的不靠谱。


但仍有一些顽固的老人,死死抱守重男轻女的旧观念,偏心儿子,把养老的希望都寄托于儿子,但最后往往又被现实打了脸。




2.偏心母亲的醒悟:如今才懂儿子养老和女儿养老的差别


收到粉丝陈阿姨的私信,其实与其说是私信,倒不如说是一封“忏悔书”。


陈阿姨今年58岁,却自感身体大不如从前。


陈阿姨是北方人,家在农村,年轻时候,跟老伴儿磨豆腐,走村串街卖豆腐,后来为了能多挣些钱,又加了炸油条这档营生。


邻居总夸陈阿姨两口子,天天像打了鸡血一样鼓足了干劲,其实这是有原因的,全都是为了儿子。


在当地农村,流行着这样的说法:过日子,过来过去,都是为儿子过的。


陈阿姨是个有福气的人,儿女双全,她和老伴都重男轻女,事事偏心儿子。


在当时陈阿姨看来,邻居就很可怜,只有两个女儿,没有儿子,将来养老都是问题!


但邻居倒是心很宽,总说只要把孩子培养好了,男女都一样!但陈阿姨当时不信这个道理,女儿迟早是泼出去的水,能跟儿子比吗!邻居只不过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


陈阿姨女儿是老大,当年学习成绩好,而儿子却不是学习的那块儿料,尽管这样,偏心的母亲还是让女儿辍学,专供儿子上学。


那时候,陈阿姨的小生意越来越忙,急需人手,如果雇人还要给人家开工资,实在不划算,所幸就让女儿辍学来帮忙。


二十多年前,在当地的农村,很多女孩子上到初中就辍学,这是很常见的现象。


但女儿特别好学,辍学后,她哭红了眼睛,但最终还是屈服了强势的父母,为此,女儿心里一直记恨着父母。


弟弟学习不好,不过是花着大人挣来的辛苦钱在学校混日子,但即便这样,陈阿姨还是卖力供儿子,她总说,男孩子嘛,多读一点书总是好的。


后来,儿子没考上高中,上了一所垃圾职专,在那里,结识了一些调皮捣蛋的坏孩子,从此像脱了缰绳的野马,再也没人能管的了他。


孩子们长大后,女儿因为记恨父母,所以故意找了个南方的男友远嫁了,陈阿姨骂骂咧咧,其实只不过是嫌弃男方家的彩礼给少了。




那时候,儿子也老大不小了,终身大事就摆在眼前,当父母的不能不提早做打算。


陈阿姨两口子虽然干了半辈子小买卖,攒下了一些钱,但抗不住儿子前几年造光了,所以只能指望嫁女儿的钱给儿子娶媳妇。


后来,儿子很“争气”,直接领回来一个大肚子的姑娘,婚礼没举办就在陈阿姨家过起了日子。


对于儿媳的家庭背景她和老伴一无所知,每次问儿子,儿子都没好脸色,训斥他们少管闲事,只等着当奶奶就行!


陈阿姨两口子都怕儿子,也不敢多问,只能尽心伺候儿媳。


然而孩子刚生下来没多久,一群陌生人抄着家伙找上门来,要求陈阿姨家还人!


原来,女孩跟陈阿姨儿子的事儿,女方家并不知情,也不同意,感觉女儿受了骗,所以才找上门来,女方家人把陈阿姨家砸了个稀烂,连做生意的东西都砸烂了。


陈阿姨儿子不是好惹的,跟人拼命,伤了人,蹲了局子。


陈阿姨老伴被气死了,原本好好一个家,就这样完了!


自从家里出事儿以后,陈阿姨的身体越来越不好,做饭都成问题,这时候开始想到了养老的事情,然而女儿远在南方,肯本不可能回来照顾她。


而邻居家每逢周末,门口就停着两个女儿的车,两个女儿携家带口都来看望老人,隔着高高的院墙,都能听到一大家子的欢笑声。


每每这时,陈阿姨的肠子都悔青了,当年,她甚至还笑话过邻居家没儿子,如今她自己却成了一个笑话。


陈阿姨说,如今才懂儿子养老和女儿养老的差别,可惜太晚了。




3.孝顺的儿女是培养出来的


当老人无法指望儿子养老时,就开始想起女儿的好。


其实,放眼当下,何止是养儿不防老,养女也未必能防老。


确切的来说,养孩根本不防老。


甚至有人说,人们指望“养孩防老”本就是一种自私的表现。


生活中有多么不孝的儿子,就有多么不孝的女儿,在孝敬父母这件事上,孩子的性别不是主因,培育出好子女才是关键。


懂感恩的子女不是等来的,而是被培养出来的。


我们常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子女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影响与教育。


与其讨论养儿防老,还是养女防老,作为父母,不如反观一下自己,是否是合格的父母,是否给了子女足够的关爱与正确的引导?


若是没有,凭什么奢求子女将来必成大孝子、大孝女?


就像种庄稼,当你播下一颗种子后,却没有好好施肥浇水认真管理,凭什么要求它必须长成参天大树为你遮风挡雨呢?


文/无笔


你怎么评价父母的教育与孝顺之间的关系呢?


发布人:5da0****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