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养老金上涨“提低控高”步伐缓慢,为何不一次性拉齐?
2021-03-04 06:13  浏览:596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为防找不到此信息,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2020年,养老金已经连续16年连涨,2021年,养老金即将迎来17连涨。2020年养老金上涨的同时,国家提出了“提低控高”的上涨模式,主要目的是为了拉进退休人员养老金之间的差距。“提低控高”上涨模式在2020年养老金上涨过程中,也是第一次正式实施,2021年的养老金上涨,各地区很有可能继续实施并加大倾斜力度。


从2020年养老金上涨过程中可以看出,针对养老金偏低的退休人员,倾斜的力度并不是很大,甚至一些养老金偏低的退休人员,相比往年只上涨了十几元。与此同时有些人开始纳闷,既然已经决定了拉进养老金之间的差距,为什么不一步到位,制定一个最低标准一次性拉齐呢?


其实,这里有很多原因,看完你可能就明白国家的用心良苦了。

一次性拉齐,需要的养老金支出过于庞大。众所周知,我国的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有很大的差距,这与年轻时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有很大的关系。比如,2014年之前, 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计算方式就存在很大的区别。甚至2014年之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不用缴纳社保,退休后同样可以享受高额的养老金待遇。


国有企业与灵活就业人员存在差距也特别大,这样的差距不止一星半点,工作稳定参加社保年限长,缴费基数高,退休后养老金自然会偏高一些。灵活就业人员工作相对不是很稳定,频繁的失业更换工作,缴费年限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灵活就业人员退休后存在普遍养老金偏低的情况。


这样的存在也就直接拉开了养老金之间的差距,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普遍在3000元以上,企业职工退休后的养老金一般在2500元左右,灵活就业人员退休后的养老金基本不会超过2000元,低的甚至只有1000元左右。然而有稳定工作的毕竟只占了很少一部分,大部分参保人属于灵活就业形势参保,想一次性拉进差距,养老金需要支出很大一笔费用,随着养老金缺口越来越大,基本上无力承担这样的支出。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激励更多人长时间参保。大家在缴纳养老保险的同时,都清楚一点,就是养老保险本着多缴多得长缴多的原则进行运转。换句话说,就是缴费年限越长,缴费基数越高,退休后的养老金也就领得越多。


“提低控高”政策实施的同时,养老保险的原则并没有改变,如果“提低控高”实施的同时,养老金偏高的退休人员停止上涨,养老金偏低的退休人员大踏步提升养老金,很容易打消参保的积极性。很多人也会选择只缴纳满最低缴费年限,随着养老金不断上涨,坐等与缴费年限长的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拉齐。


这样的做法直接打破了养老金原有的平衡机制,对于长期参保的人来说,也十分的不公平。造成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参保人的缴费年限缩短,养老金缺口越来越大,养老金发放成为问题,社保体制恶性循环直至资金链断裂。


所以,国家不会允许这样的漏洞存在,在激励更多人长期参保的同时,还要权衡长时间参保人员的利益和优越感,又要提高养老金偏低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只能小步慢走,逐步拉进养老金存在差距。


其实个人认为,养老金存在的差距,主要还是社保缴纳机制不够完善,私企管控不是特别严格。如果所有用人单位,包括私企,必须为员工参保,增加所有人的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相信也不会出现如此之多养老金偏低的退休人员,养老金的缺口也不会不断的扩增。只有从根源抓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退休人员养老金收入的一个目的,而不是用每年十几元甚至几十元的标准逐步拉近。

对此你有哪些看法,欢迎交流评论。


发布人:79e9****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