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观察
中国蓝图 世界机遇——历史交汇点的中国两会观察
2021-03-12 10:56  浏览:1539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 题:中国蓝图 世界机遇——历史交汇点的中国两会观察

新华社记者李志晖 桂涛 王建华

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开启全面现代化新征程。

透过2021年中国两会,世界洞察中国将如何再创奇迹。

今年重大部署、5年发展规划、15年远景目标,在这个民主决策的平台上成为国家意志。

历史交汇点上的中国,向处在十字路口的世界传递出信心、智慧与力量的清晰信号。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这是全国人大代表走向会场。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指标“加减法”诠释“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在全球经济陷入二战结束以来最严重衰退形势中,中国设定“6%以上”的年度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尽管这低于主要国际机构预测,但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仍然十分抢眼。

同时,中国确定未来5年大幅削减碳排放量化指标,积极推动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进程。

一加一减,背后是进入新发展阶段的中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和主动应变,而不是权宜之计、被迫之举。

这类“加减法”在恢宏的蓝图中还有很多:

更加充满“未来感”的科技创新、更高品质生活消费、更多数字生活新图景、更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

营商成本继续降低、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防范化解各种风险……

中国并未量化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未来5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而是表述为“保持在合理区间”。

淡化未来5年经济增长定量目标,有利于中国拿出更大精力,着力提升发展质量效益。

“高质量发展”——两会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审议讨论时,反复强调这个战略词汇。

在内蒙古代表团,他以周义哲代表从“砍树人”到“看树人”的身份转变为例阐释“绿色GDP”概念;

在政协联组会,他强调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在青海代表团,他全方位阐释高质量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

中国领导人的政治决心和战略定力起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

代表委员普遍认为,高质量发展是走向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必须毫不动摇推动实现。

中国必须克服其他国家在追求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难题。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避免生态灾难、确保公平正义、防止贫富悬殊?“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明确的中国方案。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有20个,绝大多数指向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绿色生态、安全保障等类别。对失业率、能耗强度、碳排放强度等,更是给出“硬指标”。

这表明,发展仍是第一要务,但中国不唯GDP,而是坚定不移追求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美国教授迈克尔·鲍尔斯对中国承诺未来5年单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和18%印象深刻。

“中国正在克服困难全力减缓碳排放增速。”他说,“我认为目前进展对于实现碳中和目标是足够的。”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磷化集团董事长何光亮说,作为欠发达地区化工领域企业,必须达到更加严格的生态标准,在绿色发展中寻找新机遇。


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航天科技人员在现场工作(2020年8月2日)。2020年8月2日7时整,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3000牛发动机开机工作20秒,顺利完成第一次轨道中途修正,继续飞向火星。 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高质量发展的画卷令人憧憬。有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信息、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等科技前沿领域攻关,有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还有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图景。

就在两会召开之际,中国“天问一号”正以每秒4.8公里的速度在火星轨道上进行环绕探测,这是中国科技自立自强、创新驱动发展的最新例证。

美国《纽约时报》发表文章说,中国对自身经济实力、人民团结和应对挑战的能力持乐观态度。《西班牙日报》网站刊文说,中国正在成功之路上奔跑,能够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障碍。

致力创造“美好生活”的民生画卷

“全面小康”千年梦圆,中华民族将实现从大幅度落后于时代到大踏步赶上时代的新跨越。与此同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这给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者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

习近平在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在参加审议讨论时,他对人民关切牵挂于心。

“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中,民生福祉类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是历次五年规划中最高的。这些指标覆盖就业、收入、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各领域。

2035年远景目标不仅明确“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也提出“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90后”全国人大代表、来自云南省农村的袁海波说,希望到2035年,乡村干净整洁,无人驾驶、新能源汽车惠及每个家庭,乡亲们能就近就业。

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黄超代表说,希望到2035年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和谐之美、富强之美、生态环境之美。


游客在浙江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游览(2020年8月22日)。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对人民的承诺,是一定要兑现的。即使在空前严峻的2020疫情之年,中国仍然如期消除了绝对贫困,保障了世界最大规模人口就业。中国已交出优异答卷,但仍强调继续奋斗。

两会期间,让弱势群体分享“数字红利”、预防重大传染病等民生话题,受到代表委员热议。对他们的意见建议,有关部门表示要认真办理及时答复,转化为解决民生关切的实际措施。

全面现代化需要全面依法治国的保障。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多项完善民生保障、教育文化、社会治理急需的法律制度列入今年立法计划。

中国之治为了人民,也依靠人民。

今年两会,“全过程民主”首次写入法律。将这种不同于西方、但适用于中国的民主以法律形式加以确认,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

全球化智库高级研究员龙安志说,中国式民主一个显著特征,是通过广泛征集民意,充分讨论,最后逐步形成共识,是“共识构建”过程。

美国公关公司爱德曼发布的《2020年信任度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民众对本国政府信任度达95%,在受访国家中排名第一。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革中央副主席刘家强说:“民族复兴路上,中国共产党永远是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和领路人。”

中国发展给世界带来机遇

在“人类向何处去”的历史十字路口,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为国际社会所认同和接受。

今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周年。20年来,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年均接近30%,关税总水平大幅降至7.5%以下,低于其他主要新兴经济体,在华设立的外资企业累计超过100万家。

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正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中国,将带给世界更多机遇和稳定性。

美籍经济学家戴维·布莱尔认为,中国的繁荣发展绝不意味着任何其他国家的损失,而是带来更强的发展动能、更大的市场规模和更好的竞争活力。


在上海市外高桥港区拍摄的准备出口欧洲的中国制造特斯拉Model 3(2020年10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中国践行多边主义,不搞封闭排他。就在两会期间,中国也在加紧向国外提供急需的新冠肺炎疫苗。中国已经并正在无偿向69个有急需的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援助,同时向43个国家出口疫苗。

全国人大代表、第79集团军某旅政治工作部副主任谢正谊说,自己的战友正在西非马里执行维和任务。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的中国,期待为建设更加美好和繁荣的世界作出更大贡献。(参与采写:张博文、吕梦琦)


发布人:e850****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