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盘古智库
“
在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口规模持续扩大这样一个现实背景下,日益增加的养老服务需求和养老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日益突出,从供给侧出发、增强养老服务的供给能力成为这样一个问题的破解路径和途径。那么在增强养老服务供给能力之前,我们需要对养老服务供给能力的现状进行了解、评价,摸清供给能力的现实情况,摸清差异,才能够把握住增强养老服务供给能力的发展和提升的重点。
本文系盘古智库特约研究员、南京农业大学社会保障专业博士研究生饶丹在老龄社会30人论坛系列专题研讨会(30)青年学者专场(二)中的发言整理。文章来源于“老龄与未来”微信公众号。
”
一、问题的提出
在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口规模持续扩大这样一个现实背景下,日益增加的养老服务需求和养老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日益突出,从供给侧出发、增强养老服务的供给能力成为这样一个问题的破解路径和途径。那么在增强养老服务供给能力之前,我们需要对养老服务供给能力的现状进行了解、评价,摸清供给能力的现实情况,摸清差异,才能够把握住增强养老服务供给能力的发展和提升的重点。
二、理论基础与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研究基于福利多元主义理论。福利多元主义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是西方福利国家在经济危机后产生的一种理性反思,是对传统的政府一元或者是政府-市场、政府-家庭二元这样一种非常单一化的供给主体的理性反思。根据福利多元主义的发展,不同学者对于供给主体的划分有二分法、三分法,还有四分法,这篇文章是基于福利多元主义的四分法,并且内嵌于我国特定的国情,即重视家庭、强调国家责任。
本文将养老服务的多元供给主体分为家庭、政府、市场和社会四个主体,根据四个供给主体的职责和应有的定位,构建指标评价体系。首先家庭是提供养老服务的最基本的单位,处于核心地位;政府是养老服务供给的元治理者,承担着保障者、兜底者、引导者和建设者的角色;市场是服务供给最活跃的场域,也是养老服务的开拓者、践行者和创新者;社会是“中间人”,担任着协调者的角色功能。除了这四个供给主体之外,还有一些多主体之间存在着相互配合和合作的部分,鉴于养老服务供给需求需要多方的共同参与、共同合作才能够完成(如政企合作、医养结合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本文增加了一个协同供给的分析维度。
基于上述四个主体共五个维度的划分,本文构建了包括五个维度、涵盖25个具体指标的供给能力评价体系。第一是家庭供给能力,分为服务保障和经济保障两个部分;第二是政府供给能力,包括兜底标准、基础设施和财政支出三个方面;第三是市场供给能力,包括基础设施、收费档次、创新能力三个方面;第四是社会供给能力,包括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志愿服务和社会参与几个方面;最后是协同供给能力,包括融资能力、医养结合、智慧养老和人才供给等方面。
三、数据来源和评价方法
本研究主要运用的是2019年相关的统计年鉴以及政府网站上的数据,其中由于西藏地区部分指标数据的缺失且存在一些极端值的情况,所以在省级比较当中将西藏地区数据删除,进行比较的是除去港澳台和西藏以外的30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评价的方法是用熵权法确定权重,运用加权求和法来进行综合评价得分,最后来进行排序得出供给能力评价的结果。
四、结果和现状分析
我们来看一下最终结果,家庭、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加总起来,最后有一个综合得分,在这张表格当中是前15名的地区,排名前5名的是北京、广东、上海、江苏和山东,后15名排名靠后的是山西、云南、黑龙江、新疆和吉林。我们可以看到在综合供给能力方面呈现了一个比较明显的东中西部地区分布不均的一个状态。
接下来我们从各个供给主体来进行分析。家庭供给能力较强的地区,呈现出配偶成为提供家庭养老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且整体经济供养能力强于生活照护能力的特点,如上海、北京、天津、江苏和河北,而川渝和东北地区的由于服务保障和经济供养能力双向走低导致家庭供给能力较弱。
在政府供给能力方面较强的地区为北京和甘、贵、云等西部地区,而豫、冀、鲁等中东部地区的政府供给能力较弱。这是因为西部地区的市场化和社会化发展的程度不够突出,而更加依赖于政府主导的供给模式,所以说政府的作用会显得更加突出。
市场供给能力较强的是广东、北京、海南和福建,能力较弱的为东三省、甘肃和山西,这也是和经济发展状况呈一致的趋势。其中有一点是在市场供给能力方面,海南和东三省呈现出“一强一弱”的趋势,海南除了市场供给能力较强之外,其他的几个方面都不是那么突出,这可能是由于海南和东三省因为候鸟式养老的这样一个方式的兴起,所以导致东三省一些有经济实力的健康的老人到海南去养老,拉动了海南的市场供给能力。
社会供给能力排名前十名的全部位于东部地区,如北京、山东、河北、江苏等地,而海南、宁夏、重庆、新疆和云南等地较弱。这也是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关,而且中西部地区由于传统观念比较根深蒂固,社会工作者以及社会工作组织他们的社会的偏见难以消除,也导致它的供给能力也比较弱。
协同供给能力,像广东、浙江、北京、江苏这些协同供给能力排名比较靠前,贵州、吉林、云南中西部地区的排名比较靠后。整体来说,东部地区的协同供给能力大于西部大于中部地区。
五、结论和建议
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第一,我国养老服务综合供给能力呈现出比较明显的东中西部的地区差异。
第二,养老服务各个供给主体也呈现出了差异化供给不均的特征。
针对这两条结论,本研究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第一,确立养老服务供给的均衡发展战略,进一步缩小养老服务供给能力的地区差距。
第二,增强各主体的供给能力,加快形成养老服务多元主体的供给责任共担的体系。■
文章来源于“老龄与未来”微信公众号图文编辑:崔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