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发展越来越好,农民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了,但是建设美丽的乡村却总让人觉得少了一点点人气,刚好最近也在村子里和自己的村子里的一些农民聊天拉家常,从他们的视角看到了如今我们农村迎来的三个变化:
一是如今的村子里多了一些快递车的身影,以前的快递车都是到村口卸货走人,现在有了固定的服务站点,同时不过卸了货,村子里寄出去的电商农产品包裹又把这快递车的车厢填满了。
二是村子里一直搞经济农产品种植,现在农产品工厂也进入到了村子里,村子里还有了特色农产品商店,因为工厂的建设,村子里以往外出打工的人可以在家门口打工,每月的工资3500块钱左右也不错,主要是不用劳苦奔波了。
三是村子里的人变多了,来了一些城市里的老人,他们在农村村子里租下或者买下了一些房,开始了装修,很多户人家都修了自己的农家小院,可以说过上了颐养天年的日子。
不得不说,以上三点的变化也是迎来了我们新时代农村建设的一大成功表现,但是却偏偏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村子里的本土农民数量都在减少,大部分人把自己的宅基地租出去后便选择去城市买房买车生活,反倒是城市里来乡下的人越来越多了。这又是让我们的乡村建设陷入了什么样的“怪圈”呢?
最近大家应该都有在听到这样的呼唤声,很多地区都有在呼吁大家从城市回归农村,返乡创业,一是为了减轻城市负担,二是为了建设美丽乡村。不过对于农村人来说村子里单靠每家分到的一亩三分地是很难养活一家人的,所以外出打工是真的很无奈的事情。
不过现在的情况可以看出,乡村建设单靠农民是不能够完成的,那么城市里的人来到农村成为了一种趋势,很喜欢以前有人说过的一句话:革命时期是农村包围城市,乡村发展要靠城市帮扶农村。现在看着村子里一步一步的发展不得不说确实如此,那么我们是否需要思考一个问题乡村建设的“主人”是谁?
笔者认为如今的乡村建设在硬件配套设施上的完善,需要的是“钱”,例如存在里4G网络的建设,水泥地铺设以及最实际的就是村子里公厕修建等这些都是需要钱的。那么城市资本的入驻乡村也就带来了钱。不过乡村硬件设施跟上了,那么还得解决一个问题就是把人留下来。自然农村人就成了农村的核心,一个村庄的延续更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不能够说我们的村子建设好了但是忽略了文化的延续。
要知道建设美丽乡村为的就是把人可以留下来,如果说一个村庄建设好了,里面的村民反倒是往外跑不愿意待在里面,反倒是让城市里的人回归乡村,尽管说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农村适宜生态环境成为了养老的康养圣地,但是这样的农村不就是为农民而准备的吗?我不反对城市居民进入农村,因为城市居民的到来让乡村有了新的发展趋向,但是我认为农村人需要去守护建设属于自己的村庄,而不是只会选择往城市发展。
或许现在来看乡村的振兴需要的是城市工人与乡村农民互帮互助,因为城市有的资源可以向农村倾斜,这样的做法也是实现我们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而今可以看到,如果有人问起乡村建设的“主人”是谁?我在这里告诉你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民!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关于“农民全往城市跑,城市居民多选回村养老”这样的现象你怎么看?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希望听到您更深刻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