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农民缴纳居民养老保险喜欢按低档缴纳而不愿缴高档,其根源在这里
2020-10-27 07:08  浏览:822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新朋友点击


上方五险一金问答关注我们!

农民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为什么有些人不愿意缴高档?根源在哪里?我国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是从国发(2014)8号文件,即《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之后开始执行的。在这个制度执行之前,农村的养老保险基本上都是执行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镇实行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加上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形成了三驾马车运行的基本格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加上国家对城乡户籍制度等进行改革,城乡户籍制度的壁垒被打破,这为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奠定了基础。在2014年2月,国务院出台了国发(2014)8号文件,正式将原来农村的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合并,建立了城乡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其规范的名称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吸收了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中过去比较好的经验和办法,采取了城乡统一的缴费标准、统一的补助标准、统一的养老金计算方式。改革以后的养老保险制度,就形成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两套制度并驾齐驱的运行模式,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和自身的实际情况,或是选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或是选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选择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分别享受不同的待遇方式,更加体现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保基本、多层次的原则。


按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方案设计,共分为12个缴费档次,最低的每年缴费100元,最高的每年缴费2000元,在个人缴费的同时,国家、集体还要给予一定的补助,个人缴费、国家补助和集体补助全部计入个人账户。但由于我国社会经济是不断发展进步的,全国统一的12个缴费档次,只是一种大制度的安排,不一定适合全国每个地方的具体情况,所以制度规定,最高缴费档次由省级人民政府进行规定,但最高的缴费上限不能高于当地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缴费标准。也就是下限是每人每年缴费100元,最高的不能超过当地缴纳职工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标准,这也是从照顾多层次的保障需求出发的。


但从这么多年的实际情况来总结,为什么农民都喜欢按照最低的缴费标准来缴纳,而不愿意按照最高的缴费标准来缴纳呢?当然除了农民自身的经济原因、对养老保险缴费制度本身的认识、还有就是养老金计算的方式等来确定的。从自身的经济情况来看,现在农村的收入水平还不够,对于经济比较好的人员,或是外出务工的农民,用人单位都要为其缴纳职工养老保险,而且职工养老保险是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来承担,所以这部分人是不用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除了经济收入比较高的人以外,留在农村的人,都是年纪比较大的人,文化程度比较低的人,他们对农村养老保险的认识程度是比较低的,所以都本着试一试的想法来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对于城镇居民来讲,只要收入还过得去的人员,年龄不是很大的人员,他们对于养老保险知识认知度相对比较高,所以他们也是缴纳把缴纳职工养老保险作为首选。所以虽然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但是城镇居民中参保的人数要远远低于农村居民。


当然更多的人不愿意按照高档来缴纳,主要还是考虑到养老金的计算方式,体现不出多缴多得,甚至认为多交吃亏的想法。由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没有建立统筹账户,个人缴纳的钱和国家补助的钱全部是记入个人账户,按道理个人缴费越高,国家补助就会越高,个人账户资金余额也就会越多,自己今后的养老金就会越高,这个账农民肯定是会计算的,但是他们更看重的是投资回报率,或是投资回收期。由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基础养老金部分都是固定的,不管缴费标准的高低都是执行的同一个标准。比如每年缴费100元和每年缴费2000元,享受的基础养老金待遇都是每月100多元,这就造成了缴费标准越低,投资回收期就会越短,农民正是看到了这样的方式,因此宁愿少缴,赚取的就是国家的基础养老金,而不是从真正能够养老的角度去考虑缴费档次,或是缴费的标准,多少有点平均主义,或是沾点小便宜的心理去看待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综上所述,农民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之所以宁愿按照抵挡缴纳而不愿意缴纳高档,其主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经济能力有限;二是对养老金养老性质的认识还不高;三是养老金的计算方式,主要是基础养老金缴费高低都一样,没有体现出激励性质。缴费标准越高,投资回收期越长这是主要的原因。


发布人:4474****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