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问起身边的朋友,为什么回老家。主要原因只有一个:父母还在老家。
在外打拼的人,有说不清的烦恼。故乡,回不去,城市又没能将灵魂安抚住。对于这类人,有一个专门的称呼:夹心人。
先不说各种花费开销,单单父母的养老问题,就是横在面前的一道坎。步入中年,想起这个问题,头就大。
今年十一和中秋凑到了一起,放假前当天晚上就出发回老家,很着急赶回去,因为第二天是中秋节,团圆的 日子,在老家有独身的父亲,正孤零零地守着老宅过日子。能提前一秒到老家,就能多一点时间陪陪老人。
十多年前,母亲因病去世,刚毕业两年,料理完后事,便立马回去上班,得挣钱,养家,买房,为即将出生的孩子做铺垫。
老家就剩父亲一人,老家的房子特别大,父亲穿行其中,仿佛一片树叶飘荡在树林里,飘得寂寞,飘得毫无章法,却又无可奈何。
孩子出生后,便和父亲商量让他帮忙带带孩子,虽然父亲极度不适应城市生活,但也坚持了近四年,直到孩子能上幼儿园,随后父亲就要回老家,对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人,那里才是他的精神家园,城市虽好,但不是久留之地。
父亲在身边时,有时候也会觉得有点闹心,生活习惯不好,带孩子也不仔细,但毕竟是父亲,私下里沟通一下就算了。哪知一回家,更操心了,父亲的年龄大了,一个人在老家,怎能放得下?更何况父亲还有高血压的毛病。
在有第二个孩子的同时,父亲得了脑梗,虽说在城市里安了家,房子不大,行动不便的父亲一来,家里更显得拥挤了,加上生活习惯的不好,家里矛盾不断。而父亲整夜整夜的睡不着。经过治疗,效果还好,能自己照顾自己,修养了一段后,父亲执意回老家,虽然不放心,还是同意了,父亲的心情最重要。
如今,只能是平常多打电话,逢节假日多回去看看,除此没有其他办法。
在外打拼的“夹心人”,你们的父母在哪里?养老问题是怎么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