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万科龙湖旭辉都在抢占这个市场,快跟上吧!
2021-04-18 10:33  浏览:461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近两年,很多地产人应该都有深刻的共识——


整个行业,容易赚的钱没了,以后房企要凭真本事赚钱。


什么样的真本事呢?


比如,降杠杆的能力。


哪家房企“三条红线”都能达到绿档,哪家更有未来。


再比如,长期主义。


过去,房企冲规模,靠高周转挣钱。现在,大家要耐着性子,花更长的时间,跑到更难的赛道上,培养新的赚钱技能。


吴亚军在上月底的业绩发布会上表示,龙湖今天交的卷,其实是几年前的付出。


明源君发现,这些年来,包括龙湖在内,万科、恒大、保利、中海、绿城等众多房企,都在坚持做养老。就算短期微利、亏本,很多房企都没有放弃探索。


那么,为什么这么多房企都要做养老?谁又能抓住巨大的银发经济浪潮呢?




房企为什么对养老如此“执着”?


房企做养老,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国家人口老龄化,和各项养老配套不健全之间的巨大矛盾。让众多房企很早就看到了养老产业的发展潜力。


有数据表明,“十四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人,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预计2030年,养老产业规模将达到10万亿元。




▲来源:泽平宏观


在此基础上,房企坚持做养老,还有两个原因:


一、中国第一代“有钱人”、独生子女的父母即将老去,养老观念将发生巨大改变


在今年旭辉的业绩发布会上,林中明确表示,养老是未来的朝阳产业。现阶段,旭辉做养老属于战略性业务,一定要布局,但不会扩张很多。


林中认为,10年后的养老将跟现在的物业一样,必然会成长为一个万亿级的市场,也一定会出现市值千亿级以上的企业。


为什么是10年后呢?


因为10年后,享受了国家改革开放发展红利的60后、70后将老去。


一方面,他们自身的经济条件更好,消费能力、养老观念和目前的高龄老人相比,会有很大的不同;


另一方面,他们是独生子女的父母,没有多个儿女轮流照顾,在陪护等方面的难度要大得很多。


二、养老产业发展加速,大家都希望在养老风口来的时候,自己已经做好了准备


那为什么这么多年以后的风口,众多房企都要早早入局呢?


总的来说,还有三点考虑:


1、人口老龄化是国家战略层面的问题,是国家面临巨大的挑战。房企入局早,可以和整个中国社会的养老发展,保持在一个频道上,担负起更多社会责任,同时也可以享受更多政策红利。


2、和房地产开发相比,养老项目做起来要复杂得多,涉及产品设计、运营管理、医疗保健资源、人才培养、盈利模式创新、家庭伦理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房企提前布局养老,可以逐渐培养起自己在这一领域的各项能力。


3、养老产业发展加速,很多养老机构、保险公司、医疗产业等都加紧入局养老产业。据悉保险公司泰康,就将在全国布局30个养老项目。


房企如果现在不做,以后很可能就没有机会做了。


而且,现在越来越多土拍,有部分自持的要求。租金收益更高、前景更好的老年公寓,房企必须学会做。


其实,房企做养老,就像以前做商业一样,有的房企觉得不赚钱,怕麻烦,很早就放弃了,龙湖、新城等房企却一直在布局,培养运营能力。


现在来看,前者赚钱能力相对单一,而后者通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开始由重资产模式转入轻资产模式,赚更多维度的钱。


那么,房企能为老人们做些什么呢?




房企做养老有三个难度等级


有完成高难度的能力


才能抓住更多养老红利


早在2011年,民政部就提出了“9037”的养老引导方针。什么意思呢?


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由家庭照料;7%的老年人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集中养老。


这给房企很大的发挥空间,目前绿城、龙湖、万科等房企也都在这三个领域积极地探索。


随着老年人及其家庭需求地不断发展变化,房企做养老也在不断变化。明源君发现,目前房企做养老可以分为三个难度等级,能做好高难度的房企,才能抓住银发经济的浪潮。


一级难度:改善普通住宅小区里的居家养老细节和服务


所有房企都可以从源头做好适老化


居家养老一直是国人养老的主要选项。但是现有的很多小区,并不具备养老的条件。


比如,浴室、厕所使用不方便,门槛容易摔跤等居住空间的适老性较差。


再比如,社区服务和配套不够完善,没有针对老年人做精细化服务设计。


这些方面,房企都具有先天优势,可以从根源上改善老年人居家养老舒适度的问题。


1、住宅产品不断加强适老化设计


这几年,很多房企都在增加普通住宅的适老化设计、智能化设计,以应对居家养老问题,改造起来也更加方便。


前不久,绿城就联合五感纳得推出了一个95平的“如意宅”产品,可以从年轻住到年老,实现多种生活场景。




▲来源:五感纳得


这一设计的老年模式中,除了换鞋凳等适老化设计之外,还有很多推移门的设计。


比如,客厅旁边的多功能空间,拉上移门后,可以作为子女或者护工临时陪护时居住的房间。


多功能空间和客厅中间的柜体,是电动智能的,一键按下就能移动到墙边,形成一个横厅,满足老人和众多亲友团聚的愿望。


再比如,老两口可以分床、分房间睡互补打扰,也可以用推移门合成一个超大卧室套间,方便沟通。


卫生间等墙体灵活设计,让老年人可以在室内顺畅地使用轮椅,实现生活自理。考虑到老人一般不舍得扔东西,这一户型还设计了充足的收纳空间。


很多房企的社区设计中,也有成熟的适老模块和无障碍设计等。


随着老龄化趋势日趋严峻,这些适老性设计也将逐渐变成刚需卖点。


2、物业提供越来越丰富的养老服务


除了居住不舒适的问题,这几年,社区内的养老服务需求也呈现出上升趋势。


国家多次点名支持物业做社区养老服务,多个部门下发文件,明确表示对物业做社区养老进行政策扶持。


“物业+养老”模式可行性强,好处也很多:


一是物业有最后一公里的优势,可以根据社区居民的个性化需求和特点来进行适老化的软硬件改造,满足很多老人不愿离家,又需要照顾、看护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弥补养老市场的不足。


二是物业可以联合多方资源,开展家政、日间照料、陪同购物、陪同就医、社区老年餐饮、康复理疗、上门看病、法律咨询、殡葬等多种增值服务。


二级难度:可销售产权的养老社区


有经验、医疗资源的房企才有优势


这几年,买房养老、换房养老的现象越来越多。


不仅有子女为父母买房,表达孝心,也有老人为了自己改善居住品质而换房……


那么,究竟该换什么样的房子呢?


销售产权+服务的养老地产项目,接受度更高。


对客户来说,既可以让父母得到专业的照顾,子女更放心;又可以转让、出租、继承。


对房企来说,可以快速回笼资金、复制,减轻运营带来的沉重压力。


除了和普通住宅一样产权的销售外,明源君留意到,近几年北京还在探索产权式居家养老社区。


以全国首个集中式养老项目恭和家园为例,该项目是产权50年的公寓产品,采用“产权+服务”的养老模式。每套房必须有一名60周岁以上老人居住,购房者拥有95%的产权,开发商拥有另外5%的产权,对小区配套的餐饮、娱乐、医护等公共服务设施持有经营。


去年,北京市又出台了《集中式居家养老服务社区扩大试点实施办法(试行)》,支持各区创新探索、规范管理“单元分割定向出售、公共空间持有运营、限领居住”的养老服务设施供给模式。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周燕珉在日前举行的品器不动产大会上表示,随着北京试点扩大,国家政策逐渐放开、完善,老年建筑标准逐渐清晰、规范,服务型老年公寓有巨大的潜在市场。


根据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养老经验,当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4%时,会开始大量建设服务型老年公寓。而中国2019年已经达到12.6%,预计2022年底将会达到14%。


房企想要做这类有产权的养老社区,不仅需要开发资质,还需要在养老产业、医疗资源等方面有一定积累。


像北京市就明确要求除了房地产开发资质外,建设单位还要具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三级(含)以上的运营服务、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等相关服务领域的工作经验。


三级难度:自持物业运营养老项目


更加考验房企的资金实力和运营能力


养老的需求要分层次来满足。


比如,有的老人身子骨还算硬朗,需要继续保持青春活力,想要享受生活,满足这一群人的社交娱乐,是主要的方向。


有的老人身体逐渐老化,有一些病痛,需要轻度照顾,康复理疗。


还有的老人身体再差一些,可能需要医疗介入。


针对不同阶段的老人需要得到不同的照顾,龙湖、碧桂园、旭辉等房企这些年还建设了自持式的“一站式”养老项目。在这些项目里,有健康长者公寓、护理单元、医疗、文娱配套等等。


这类项目对客群的经济实力要求较高,经营的压力也比较大。大多采用会员费+月服务费等费用的形式实现盈利。


产品做得足够好,才能从众多养老项目中脱颖而出。


以旭辉为例,其养老项目里的灯光、座椅、标识等细节都是按照长者的身体特质和生活习惯设计,园区内有舞蹈室、书画展厅、共享厨房、电子体验式等多功能空间,医疗上也配备专业团队,提供医养结合、慢性病管理、心理疏导、康复等健康看护,还有三级济源绿色通道陪同就医的服务。




▲来源:安养帮


这类自持养老项目更加灵活,也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特点。


比如这两年龙湖在探索城市养老项目,一方面,很多老年人需要保持年轻的心态,减少孤独感,另一方面,也方便子女经常探望。目前已进驻上海、成都等地。


龙湖上海某老年公寓就设置在商业体中,楼下有商场、电影院等,入住的老人可以享受商城内各种业态和部分优惠。


据说,如果老人想要入住32平左右的老年公寓,需要150万购买40年的使用权,正式入住后,每个月另行支付4000元的服务服和1500元的餐饮费用,水电费用另算。


另外,现在很多老年人退休后,有钱有闲,身体也比较健康,愿意四处走走。因此,一些房企的养老项目开始加速全国布局,提供候鸟式旅居养老服务。


冬天北方的老人到温暖的南方避寒,夏天南方的老人到凉爽的北方避暑。像恒大就计划这几年内在全国布局数十个养生谷项目,老人办理会员可以享受多地的养生养老服务。


通过自持物业的运营,房企可以积累更多经验,由重资产向轻资产转型,获得更多养老红利。


小结


后开发时代,众多企业对人们的居住空间虎视眈眈。


在房住不炒的基调下,未来房子本身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能够给人们创造出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因此,这些年,越来越多房企除了能建造出一个居住的“壳子”,还在不断地往里面增加内核,运营各种项目。这是房企转型时代的巨大考验!


发布人:8ecf****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