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贝贝豆育儿课堂(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分享)
俗话说:人活一世,唯一逃不过去的就是衰老。
这句话说得一点都没错,即使是那些名垂青史的大英雄人物都抵抗不住岁月的侵蚀,更何况是普普通通的人呢?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衰老似乎并不是一件特别令人害怕的事。
可对于那些真正面对衰老或者是正在步入老年的人来说,衰老带来的挑战其实才算是刚刚开始。
一位79岁老人的哭诉,揭开人到老年最大的担忧:不是因为钱
老家邻居肖大爷从年轻时就是一个倔脾气,那时候家里穷,农民出生的肖大爷咬着牙将两个儿子拉扯大,现在儿孙满堂,按说应该是享福的年纪了。但在肖大爷眼中,这看似孝顺的儿子们,却各有各的不孝。
用肖大爷的话说就是,自己年轻时照顾孙子孙女们,给儿子儿媳省下来的时间,最终都变成自己晚年“该受的罪”。儿子儿媳,宁愿退休了去跳跳广场舞,去旅游,也不愿意回家再看看他这个糟老头子。
幸运的是,两个儿子倒是没有断过肖大爷的每个月的生活费,虽说不太多,倒也足够肖大爷自己日常的花销。可光有钱,看不到孩子们,已经79岁的肖大爷还是多少感觉到有些孤独。
前几年,肖大爷和两个儿子商量着要去他们家里轮流住一段时间,可真应了那句老话话:“老来狗都嫌。”因为生活习惯的不同,肖大爷和两个儿媳相处得并不算和谐,心情的变化甚至让肖大爷整个人都看起来病恹恹的。
这似乎是生而为人比较悲哀的一点,尽管是前半辈子在不断地发光发热,等到了年老了,还是会被“后来人”所嫌弃。
天生性子倔的肖大爷一气之下索性回了老家,自己一个人生活。虽然看起来更自在,可想到自己一手拉扯大的两个孩子,想念孩子们的肖大爷还是会情不自禁地哭出来。
老爸其实挺能理解肖大爷的,他说,人老了,其实最大的担忧并不是因为钱,而是怕活成这三种鬼样子。
第一幅“鬼样子”:和儿女住在一起产生嫌隙
人虽然是一种社会化的“动物”,可每个人的生活空间毕竟是一个相对私密的环境,任何外部的“突然介入”都会让这种私密环境得到破坏。
放在养老上也是这样,突然住到同一个屋檐下的老人,无论是对儿女们还是老人自己来说,都无异于一种折磨。时间长了,不管是在哪一个家庭,最终都会生出嫌隙。最痛苦的反而是老人自己。
倒不如索性给那些身体状态还算不错的老人一个独立的空间,给老人和子女一个相对“舒适”的生活距离,反而对双方都是一件好事。
第二幅鬼样子:生理上的缺失,生活不能自理
许多人到老年的老人都说:“人到老年,最害怕的不是死亡,而是躺在床上,‘半死不活’的状态”,对于老人来说,如果已经到了这个阶段,生理上有没有死亡,其实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心理上已经去了。
且不说等到自己生活不能自理的时候还有没有人来照顾自己,光是在床上做一个只知道吃饭睡觉,活动范围不过一张床大小的机器,其实已经没有继续生活下去的必要了。
再说,孩子们也已经上了岁数,他们也应该有自己的生活和家庭去照顾,不能事事都放在自己这个糟老头子身上。这种活着其实只是给孩子们“添麻烦”罢了。
之前在一部纪录片中看到过的一句话,直到现在都记忆犹新:“老人的生老病死是人的自然规律,总不能把孩子们也拖累到陪着一起去了吧。”
第三幅鬼样子:没有孩子们惦记,觉得自己死了活着都没人知道
如果说人到老年最怕的是什么?就是不知道死亡到底会什么时候到来。
肖大爷不止一次和老爸谈到过这件事,说他最害怕的,就是自己等到去了之后,甚至没有机会再亲眼看到儿子们一眼。
对于死亡的未知几乎成为了横在每一位老人心头最大的难题,如果自己的儿女们对自己不闻不问,甚至也不长打电话联系联系,每一位老人内心的惶恐和不安就会呈指数倍上升,他们担心自己到时候就连体面地“离开”似乎都成为了一场奢望。
总而言之
人到老年,最担心的其实并不是物质条件有多差,而是能不能一家人和谐地生活在一起。当然这种生活并不是说一定要同住屋檐下,而是和和美美的,日常有联系的一家人。
可惜的是,在一些老人眼中,儿女们连这样的一丝希望似乎都不愿意给他们。
这个要求很难实现吗?其实并不难。
日常的一个电话,相隔不久的一次回家看看,给老人买一件衣服,做一顿饭其实就够了。老人年轻的时候还没有索取的东西,步入老年后相比也不会奢望。
反而是我们这些认为老人麻烦,有事就给老人打钱的儿女们,真的明白老人需要什么吗?
ps:本文图片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