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民政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
2020年中国结婚登记数据为813.1万对,跌破900万大关。
这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三少一多”型社会——
结婚的人越来越少,
生孩子的人越来越少,
挣钱的人越来越少,
老龄群体人数越来越多
在这样的社会发展趋势下,未来,五年以后,十年以后,我们该如何养老?
今年的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未来,将大力推行居家养老、社区养老,让养老与市场相结合。
我的老家,地处山东腹地,那里除了平原还是平原;
村里的人们一直都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
忙时忙一下地里的农活,闲时老人汇聚在村里唯一的街上三五成堆的坐在一起晒太阳,聊天,打牌。
年轻的大多数会进城去干些零工,早出晚归,一天挣个300多块钱,日子也还算过得去。
因为是农村,所以在养老这件事上,所有人都有一个普遍的共识——养儿防老:
孩子越多,等自己老了的时候日子越好过。
所以爷爷一辈的人家里大多有3-4个孩子,有的甚至5-7个,我们家算少的就2个。
他们老了以后,有的自己平时独居在一个院子里,逢年过节,子女们聚一下,给钱给物给粮食;
有的就选择和自己的子女住在一起,彼此有个照应;
但是大多数都会选择去每个孩子家轮流住一段时间,以此彰显公平。
记得前段时间在抖音上刷到一个视频,讲的就是一对姐弟给母亲养老的问题。
视频中主角的姐姐在弟弟不知情的情况下把母亲接回了自己家,
惹得弟弟登门质问姐姐这时间还没到,就不打招呼把老妈接走了
反观坐在墙根下的老人家,一脸幸福的笑容,
一边是争吵的姐弟,一边是幸福的老母亲,
整个视频每一帧都在给人一种温馨的幸福感。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农村,家有2个孩子已经算多的,城市里普遍都是家家独生子。
虽然大多数老人还是选择居家养老,但是对于这一代年轻人来说,
不管是在精力还是在金钱上都已经到了不堪重负的地步,
尤其是很多“奔3”群体,现在也开始考虑未来自己如何养老的问题。
这个问题其实也好解决,
随着科技发展和智慧养老的普及,
等到老了,子女若不在身边,
你可以给自己置办一套全智能家居房,配一个照护机器人,
足不出户,就能享受360度无死角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