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属企业驻地省会郊区,退休时按省社平工资还是市社平计算养老金?按照什么标准计算养老金,过去由于养老保险是属于地市级统筹,计算养老金的社平工资,是按照设区市的社平工资来计算,也就是按照地级市的公布的社平工资来计算的。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从建立开始,经历了县级统筹、地市级统筹、省级统筹的过程,在2019年之前,全国所有的地方,除了四大直辖市以为,全部实行的是地市级统筹,但到2020年底之前全部实现了省级统筹。按照以前很多地方养老保险实施办法的规定,实行地市级统筹的地方,缴费基数是按照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公布的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作为基数,实行属地化管理的模式;省属企业在哪里注册,注册地在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缴纳社保,职工就在哪里办理退休,那么养老金的计算就是按照当地公布的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来作为计发基数。
省属企业虽然驻地在省会的郊区,如果是在省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单位可以缴纳省级社保,也可以缴纳市级社保,如果注册地属于省会城市,虽然是属于郊区,但是属于省会城市的下辖市,职工办理的就是省级社保,在办理退休时就要按照省级社保部门公布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作为养老金的计发基数,但是省级社保的职工月平均工资和全省职工月平均工资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省属企业注册地与省会城市是两个不同的地级以上城市,那么也可以缴纳该地的市级社保,那么职工退休时就要按照该地级市公布的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作为计发养老金的基数。
2020年以后,随着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步伐的加快,基本上全国所有的省级行政单位都实现了养老保险的省级统筹。省级统筹与地市级统筹的最大区别就是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是全省统一确定的,各地市无权确定的新的缴费基数;养老保险基金由全省统一管理和调剂使用;职工办理退休时,以省级人社部门统一公布的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来作为养老金的计发基数,当然在公布的数据中,不一定完全是按照全省统一的一个数据,而是根据不同地方的特点,城市规模等确定不同的基数,比如省级机关是一个基数,省会城市是一个基数,各地市城市是一个基数等,但这些基数不是由地市来确定,而是由省级人社部门统一确定。
综上所述,省属企业驻地在省会郊区,在养老保险省级统筹之前,是按照注册地的所在的地级市公布的职工月平均工资作为养老金的计发基数;如果参保省级社保的,需要按照省级人社部门公布的省级社保的职工月平均工资作为养老金的计发基数;在省级统筹以后,按照省级人社部门公布的基数作为养老金的计发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