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缪禾
前段时间,网上有这样一个帖子:以前,65岁向国家缴纳公粮的农民,一次性可以得到8万元的国家补贴。看到这篇文章后,很多网友都非常兴奋。毕竟,8万元不是一个小数目,如果家庭成员足够幸运得到补贴,那实在太好了。不过事实上真有这样的规定吗?
对于我们国家,农民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那个困难的时代,农民成为了我国建设的“主力军”,公路、铁路、水库等建设,都是我国农民们一马当先,为我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不仅如此,曾经我国上亿的农民,还要靠自己的双手劳动,辛勤耕作。经常风吹日晒,就是为了增加粮食产量。等到粮食丰收的日子,我国农民将粮食“收拾”好后,还要上缴一部分给国家,这就是我国常说的上交公粮。
近年来,随着农村社会的发展,许多村民要感慨现在的生活压力太大了,也对他们的晚年生活有了担忧,一些农民就有这种想法,许多城市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老人们都有了退休金,而农民朋友们都交了几十年的公粮了,现如今农业税取消了,还可以退钱吗?还有这几年农村新农合等社保费用每年都在上涨,能不能用来抵现在的社保缴纳费,深感压力的一些农民哽咽的问道,这事能实现吗?
许多农村老人都说这事有点悬,虽然交公粮的的事情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在当时交公粮时的场景仍历历在目。在那个时候,每年都有两次交公粮,夏季小麦、秋天的玉米公粮缴纳的多少与家庭人口有关,而且还要交好的粮食,粮食不达标的,还要拉回来,重新晒干才能上交,并且公粮不及时交,对子女的上学还有影响,只有交了公粮才能去上学。
如今很多缴纳几十年的公粮的乡亲们都步入了老年,他们本应该享受舒适的晚年。许多农村老人不得不到外面工作以减轻孩子的压力。有农民表示,那段时间中,自己每年都上交了不少公粮。到了现在,用之前上交的公粮,“抵上”一些养老保险不可以吗?
公粮不能折抵养老金
交纳公粮是国民的义务,交公粮是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农民返璞城市发展,是为了城市建设更好的生活,还是国家的一项基本义务,这与如今的农村社会的体制是完全沾不到边的,自然是不能抵社保费用的。既然是义务,退钱的说法也就无足谈起了。
坦白地说,还是我们心中有一个期盼,公粮等同于农业税,与养老保险是不一样的东西,目前,不缴纳就享受养老待遇是不现实的。
而在城里边退休的老人同样的岁数却有着天壤的区别,不少城里人,每月的养老金可以达到五六千元。虽然农民的养老金每年都在增加,但只有几百元,这与城市里的一些人相比是一个很大的差距。对于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一些农民也是不理解。
在那个年代,50后,60后,甚至70后对整个社会的贡献,远远不是退休金能够补偿的,交公粮、出义工成为那个时代的印记。很多人在网上问,为啥农民朋友公粮不能折抵养老金,为啥农民朋友不能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退休待遇呢?那么农民朋友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从何时开始建立的?
农民养老保险制度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我们90%的人是农民。当时农村生产力水平低,无法与企业职工同时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相反,我们采用了最初的公社管理,挣工分赚粮食。
毕竟,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不一样。即使是公社也没有多少供养能力。最终还是回归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是慢慢够吃了,但收入水平却一直没跟上。
这导致负担不起职工的参保缴费,为了让农民朋友也能领取养老金,2009年新农保的成立弥补了这一空缺。当时满60岁的农民朋友的儿女参保的话,自己能免费领取养老金,直到2014年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和新农保合并在一起,成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至关重要的是,农民的比例已经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90%下降到40%。农民朋友不仅可以在家种地,而且可以到城市工作,享受平等的就业政策和待遇。
有网友说,根本不用缴纳新农保,等到60岁直接发基础养老金吧!显然,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如果你现在不缴纳,60岁以后你就拿不到一分钱了。现在缴纳过公粮的农民朋友还是踏实缴纳新农保吧,目前还允许补缴,只要你没有满60岁,可以去补缴至15年,即便是每个月拿200块钱也是稳定的收入。
本文由不凡智库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