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观评论员
这样的生活来之不易,不能忘记!
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自改革开放初“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提出,40年多来,“奔小康”的口号伴随了几代人成长,许多80、90甚至00后,至今记得中学课本上关于“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划和愿景。而如今,口号成为过去,愿景照进现实,在建党百年之际,我们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这是人类历史上的壮举,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从温饱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40多年来人民生活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衣食住行、教育、医疗、文化等诸多方面均有体现。
在饮食上,中国人的餐桌越来越丰富,从曾经凭证定量购买到如今各类食品琳琅满目,我们不再担心如何吃饱,而更讲究怎么吃好。住房上,农村的变化尤为明显,以往普遍是土房瓦房,如今不仅楼房不再稀奇,许多农村还接入自来水,与城市接轨。出行上,高铁网覆盖全国,公路实现“村村通”,机动车保有量从零增长到3亿多辆。便捷的交通和多样的选择,让中国人越来越爱“出门”。
而在教育方面,2020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2%,“学有所教”的构想基本实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978年的2.7%提升至2017年的45.7%,上大学逐渐由少数人的事变成多数人的事。医疗卫生方面,目前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亿人,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居民预期寿命由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21年的77.3岁。文化方面,从露天电影到巨幕影厅,从黑白电视机到VR全息影像,从电视主导的大众文化到网络娱乐遍地开花,中国人在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的同时,也在从文化引进者逐渐成为文化输出者。
生活的变化体现在方方面面,14亿中国人都是经历者、见证者。这样的生活来之不易,不能忘记!一百多年来为人民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的革命先辈,几十年来为人民幸福做出杰出贡献的各级干部、各领域专家、各行业劳动者等,正是他们的辛苦付出,才换来今天全面小康下的幸福生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百年奋斗目标,也是新起点,人民对于物质文化的需求在不断提高,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在向我们招手。我们在享有发展成果的同时,也担负着建设未来的重任,应当不忘初心、坚持奋斗,意气风发地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迈进。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编辑:王航
统筹:王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