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子女也好,兄弟姐妹也罢,他们血脉相连,本该是除了伴侣以外,人生路上最坚实的后盾。但是如今越来越多的兄弟姐妹都反目成仇,从亲近到敌对的转变并不是因为彼此之间的小矛盾,而在于父母的偏心。
他有一切,她什么都没有,家长极度又明目张胆的偏心让子女最终走上了和之前期盼完全相反的道路。
做哥哥的很少有妹妹,做姐姐的却都会有一个弟弟,这不仅是独生子女时代“超生”的缩影,更是对女性最直接的“鄙夷”。
即便在宣扬着男女平等的当下,人心仍旧是倾斜的。就如马宗达所说:“对女性的歧视打娘胎里就开始,不到入土的那一天不会结束”。
其实对于女性来说,性别歧视最早就是源自父母,然后贯穿在社会的方方面面。
许多女性拿着低人一等的工资,忍受着家庭暴力,甚至在父母的心里需要的时候她才是“小棉袄”,不需要的时候她就像一块多余的“破抹布”,只会占用弟弟的资源。
叶清就是被遗忘的那一个,从小她就知道弟弟很“值钱”,当年为了生二胎父母卖掉了家里所有能卖的东西。为此很长一段时间她都没吃过一顿好饭,就算有点好吃的也都进了弟弟的嘴里。
后来家里条件好起来,她还是不被重视,要什么都没有,可弟弟刚开口父母就会答应。
小时候她也问过父母,但用妈妈的话来说他们都是她的孩子,可弟弟很“金贵”,要好好养着,否则就浪费了当初花的钱。她是姐姐,更应该保护好弟弟,别让他受欺负。
这种话叶清从小听到大,也一直在做一个保护弟弟的“好姐姐”,什么都以弟弟为先。直到她和弟弟相继结婚。
她结婚的时候,彩礼都留在了家里,陪嫁是妈妈亲手做的被子。当时她还觉得父母是爱自己的,没让她空手走出家门。可弟弟结婚的时候,他们不仅给他买了房,还买了车。
哪怕那时叶清的孩子正好生病,急需用钱,可她的父母却说钱都是弟弟的,没办法给她,让她自己想办法,还怪她没能给弟弟出力。
最后叶清只好卖掉房子,和公婆挤到一起。那个时候她有多绝望,对父母就有多失望。后来她和丈夫努力工作又有了自己的家,好不容易过了几年幸福的日子,父母又来找她,说年纪大了,希望她来给他们养老。
原来,因为弟弟的孩子要上学,他们又卖掉了老房子给他换了学区房。卖房子这种事,父母没有和她商量过一次,就连消息她都是最后一个知道的。
叶清说不出当时的感觉,只觉得站在自己面前的父母特别可笑。什么都给弟弟,又什么都不敢和他要,什么都不给她,却又什么都想跟她要。
“财产给了谁,就去找谁吧”。说完这句话,叶清就将父母关在了门外,不管他们说什么,怎么骂她没良心、不懂爱都当没听见。
说她什么都好,他们没给她爱,她也就没有爱可偿还,养老更是不可能。
总有人觉得孩子不记事,其实,孩子是家长最真实的模仿者。你是如何,她便怎样。父母要求孩子之前,请先做好你自己。你都未曾尽心养育,怎么能要求孩子付出所有来赡养。
手心手背不一样,财产给儿子,养老找女儿的事例真实的发生在每个人身边。说实话,存有这种想法的父母就别用爱来捆绑女儿。
毕竟《战国策》中写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意思是指父母爱孩子会把孩子的未来都考虑好了,而不是爱孩子,就把她的未来都“算计”好了。
有网友在树洞里说,自己二十岁那年父母执意抱养了个弟弟,认为可以负担她以后的养老,能在父母去世之后做她的依仗。哪怕她说了不愿意,他们还是固执己见,甚至叫来了亲戚们说她不懂事、自私。
听到这些亲人的话后她一直在想自己是不是真的自私和冷血,与父母背道而驰是不是辜负了他们的期盼。
当我看到这个的时候,不仅不觉得网友自私,反而认为放弃这种爱他们的女儿,只为有个儿子“继承香火”的父母十分可笑。
什么帮女儿分担养老,什么陪伴依仗,这些都是假的。
要知道,宁愿把家产给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子也不想给亲女儿的这种家庭根本没有爱,他们的思想就是单纯的重男轻女。有这种父母在,家庭根本就不会成为女孩子的庇护所。
在这种环境下,女孩子一定要明白,没有人会比你更爱自己。所以千万不要心有“大胸怀”,也不要跟这群试图用封建糟粕吸你血的亲人讲道理,因为他们压根没心疼过你,也没把你当过继承人。
莫与傻瓜论短长,别给坏人留机会。就像电影《我的姐姐》的原型女主人公一样,弟弟是父母的责任,而不是我的,你们的道德绑架对我没有任何用处,我要过自己的人生,我要为自己负责。
哪怕你们骂我,对我恨得牙痒痒,我也要维护自己的利益,保护自己的孩子,绝不低头。
每个女性都要清楚,即便你觉得自己平等又独立,但很多时候在这种本就不公平的社会大环境里讲道理是没有用的,唯有坚定的态度和力量才能继续前行。
当然不是让你非要靠打一架来解决问题,而是要拿出气势,一种谁敢咬你就撕碎他的气势,因为优雅得体在有些情况下根本没用,你必须站起来。
曾经社会在不发达的时候,人们为了活下去,需要依靠“蛮力”来生存。宣扬男女不同,不仅为了抬高男人的地位,也是想通过合理化的方式来“奴隶”女性。
当下时代虽然在发展,可“儿子最重要”以及“家产给儿子”的观念在很多父母的想法里仍旧根深蒂固。事实上这种想法是病态的,不仅不利于社会发展,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因为这种想法不光导致男性掌握社会资源,让女儿和儿子不在一个起跑线上,还导致生存现状畸形,使男性被结婚彩礼一事压的喘不过气来。
周而复始,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在很多父母的心中,生养女儿是替别人养的。儿子再不争气也是自己家的,女儿再优秀以后也是泼出去的水。
其实不然。根据《民法典》规定,给父母养老是每个孩子的义务,同样父母的财产每个孩子也都有同等的继承权。就像财产不该属于儿子一个人一样,养老也不是女儿一个人的专责。
没有人应该因为性别而被歧视,没有父母应该因为性别而偏爱。男女从不该相互敌对,也不该“谈女色变”,认为这是女权。沈奕斐老师曾经说过:谈论性别问题是解决性别对立的第一步,而不是变成挑起性别对立的证据。
没有人会永远忍让,不要活在过去,希望每个人都能获得爱,都能被尊重。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