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这个世界上,所有事情都是环环相扣的。今天种下的善,明天可能不会收获,但还有后天,大后天。同样的,今天种下的恶,明天可能不会,但还有许多日子呢!
有句老话说得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不要小瞧任何一个人,因为你不知道未来的某一天会怎么样,小编今天要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老人被女婿拒绝在家住,送去养老院”女婿的回应太真实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他住在养老院已经住了三年了。老人的女儿和女婿每隔几个星期会来看看老人,给他买点水果,洗洗衣服。
但每次女婿来看老人,老人都会与女婿单方面吵架,他质问女婿:“为什么要我来住养老院,我有儿子有女儿,是不是你挑唆我女儿,不让我住在她家的,你这个人我果然没看错你,你就不是一个好东西,滚。”
女婿也不生气,他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谩骂,笑了笑说,:“你不愿意住养老院,那就叫你儿子来接你回家住呀,我一点意见都没有,还给我省钱了!”
老人不说话了,他又不是没有给儿子打过电话,只是儿子是一个不孝的,每次老人很儿子打电话让儿子来看看他,儿子就会没好气地说:“你住在哪个什么都不缺,我去那干什么,我不挣钱我吃什么,你给我吗。”
老人有一次就提了一下回家的事,儿子把他骂了一顿,说他不知好歹,姐姐现在那么有钱,怎么不知道去讹她呢!就这样,到了过年的时候,儿子不愿意接他回家过年,女儿女婿也不搭理他,一个人孤零零的,异常可怜。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要说这“可怜”的老人的故事还要从三年前说起,三年前,老人的老婆去世,伺候他一辈子的人没了,给他端茶倒水的人没了,给他铺床洗衣的人没了。
老人自己在家里连自理能力都没有,他去找儿子。儿子拒绝了他,并说我现在忙,没有时间照顾他。老人又去找女儿女婿,女婿态度坚决,不让老人住在家里,最大的退让就是帮老人付养老院的费用。
其实这件事情还是老人自己造的孽,在几十年前,女儿和女婿相恋。但是老人嫌弃女婿家里穷,每天对女婿冷嘲热讽。到了他们谈婚论嫁的时候,老人非要问女婿家要五千块钱,女婿拿不出,老人非要拆散这一对,给女儿另外找一门亲事。
后来,女婿东拼西凑,借到了钱,老人又对女儿说,你嫁走了,就不是我家的人了,以后我们就两清了。再后来,女儿怀孕生孩子,妈妈想去照顾女孩坐月子。老人看着老伴不让她去,非要老伴照顾自己。
女婿在这个时候认为是自己不好,不够优秀,所以岳父嫌弃自己。他每次一有时间就去老人家里,帮老人下地干活,打扫家里。再后来,女婿凭借自己的努力,挣了钱,买了车又买了房,一家子过得其乐融融。
这时候再去老丈人家里,老丈人又嫌弃女婿挣了钱不知道多给自己点钱花,也不知道干活了,又说他是白眼狼。老人一而再再而三的行为,老是为难女婿女儿,这样的事情多了,女儿女婿的心就冷了,渐渐的也不在乎老人了。
天经地义与心甘情愿
女儿女婿虽然经常去看看老人,给他买买东西,但是他们之间已经没有了亲情,尽尽是靠女儿与父亲之间的血缘关系维系。如果老人方面换一种做法,会不会有一种不一样的结局。
我觉得是会的,如果老人当年对女儿女婿好一点,有温暖一点,女儿女婿们或许会将老人接回家,好好的照顾他。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心不甘情不愿地照顾老人,只是尽一个女儿应尽的法定义务。
总结:
所有的失望都不是一簇而就的。女儿照顾老人是法定义务,女婿照顾老人不是应尽的责任,只是凭一种情分。所以说,我们对待子女,应该平等,不要像上文的老人一样,对女儿有一种歧视。也不要认为养儿真的能防老,在这个社会,儿子与女儿是一样的,儿子不一定能防老,女儿也不定不防老,老思想应该尽快抛弃,做一个“新”思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