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已经连续上涨16年,进入2021年3月,又迎来一个好消息,养老金将继续上涨,而且上涨幅度为5%,和2020年持平,退休老人可以把心放到肚子里了。
另外也出现了一些别的声音,在网上就有很多人呼吁,养老金应该制定一个上限,比如6000元,高于6000元的退休人员,养老金不再享受上涨的待遇。
这种说法看似公平,让养老金低的人多涨一点,做到提低控高。
更多的人对这种观点提出反对,养老金高是因为退休之前缴纳了更多的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也长,这是养老金制度决定的,如果设定养老金的最高额度,对这部分人是很不公平的,同事也打击了年轻人缴纳养老保险的积极性,负面影响更大!
哪些人养老金能拿到6000元
养老金能拿到6000元,算是中高水平了,在我国养老金平均水平为3000元左右,其中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为2000元左右,事业单位相对高一点,没到3500元以上。
退休后养老金能拿到6000元的人主要有:
01,事业单位退休人员
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普遍较高,是有目共睹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工作稳定,工龄长,缴费年限长
身边有一个农村小学教师,干了一辈子老师,至少30年,退休时已经是高级教师了,退休后工资7000多块钱,两三个月的收入就高于一般农民一年的收入。
第二,事业单位以前的社保政策与企业不同,养老金政策实行双轨制,很长的一段时间都不用缴纳养老保险,并轨后,养老金的缴费基数较高。
02,国企、央企等垄断行业的高管
国企央企虽然也是企业,但并不像私企那样把成本控制到社保和人力上,社保缴费基数都是最高,社保缴费年限也较长,同事父亲国有银行退休分行高管退休,养老金每月9000多。
03,部分私企高管
部分比较正规的私营企业高管,养老金缴费基数高,退休后养老金也较高。
退休时养老金有没有封顶值
养老金是由个人账户余额和基础养老金决定的。
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比较简单,如果60岁退休,个人养老金=个人账户余额÷139个月,从公式可以看到,决定个人养老金水平的是个人养老金账户余额,退休前缴费越多,养老金也就越高。
基础养老金=上年度地区平均工资×(1+本人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因此决定基础养老金的因素主要是缴费年限,缴费指数和地区平均工资
如果平均工资一定的前提下,缴费年限和缴费指数越高,养老金越多,缴费年限最低为15年,最高为45年,缴费指数从60%到300%不等。
综合缴费年限、缴费基数以及社会平均工资等各方面考虑,再加上个人账户余额的利息,利率大约在5%左右,养老金最低和最高之间的差距是会大于5倍。
养老金达到6000的几大因素
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交得越多,退休后领的也就越高,虽然养老金调整时会照顾部分弱势群体,但基本原则不会变。
想要领到较高的养老金,而且在上涨的时候多涨一点,最起码要注意以下几个因素。
01,较高的缴费基数
缴费基数从社会平均工资的60%到300%不等,事业单位和国企央企等一般都会按最高缴费,最起码也会按实际工资缴纳,而大部分私企按最低的60%缴纳,退休后养老金肯定会有差距。
02,较长的缴费年限
缴费年限越长,个人账户余额就越高,基础养老金也会越多,在这方面灵活就业人做明显吃亏,一般只缴纳15年就放弃了,到了退休年龄,也只能拿个最低的养老金,不过至少有份保障。
03,本地区平均工资水平高
地区平均工资水平越高,养老金也就越高,上涨的也就越多。
比如上海,连城乡居民养老金都能达到1000多元,在全国其他大部分地区都是200元左右。
写在最后
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就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国家鼓励大家多缴纳养老保险,退休后也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这个原则也是公平的前提。
全社会都应该享受社会发展带来的红利,养老金上涨也是如此,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年轻人缴纳养老保险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