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电影《喜丧》灵感来自于真实生活。2012年,导演张涛回到老家,他的奶奶于春节前5天去世,94岁的高龄,家中叔伯决定按民间习俗正月初六给她办一场喜丧。
可没过几天,附近村一个老人在除夕夜穿戴整齐上吊自杀,只因她生了一场大病,为给儿孙节省医药费而选择结束自我。
当初,导演的舅老爷也是因为得了肺癌,为了省钱而跳井自杀。面对人生老迈不可逆转的生理规律,导演张涛有些恍惚,甚至有些怀疑,每个生命个体面对终了之际的真正状态。《喜丧》的剧本就是在这种状态下应运而生。
拍摄《喜丧》时,导演没有请任何专业演员,从主演到群众,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所有角色全是“本色出演”,说着有些听不懂的家乡话(如果不看字幕)。从“生活真实”过度到“艺术真实”,《喜丧》做到了。
在农村,老人到了80岁后就是高寿了,所以这个岁数去世者葬礼也叫喜丧。简单来说,就是上了岁数的人寿终正寝。
然而电影《喜丧》里的老人并不是正常死亡,只因老了无所依靠,才会被迫喝药自杀,在我看来,这样貌似算不得”喜丧“。
01:老人摔倒,子女无暇照顾,决定送母亲去养老院
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庄,住着一位86岁的老人。
她35岁就守了寡,靠着乞讨养大了6个孩子。如今儿女们都已成家立业,只剩她带着孙子小道一起生活。
老人信佛,每天都会祈祷菩萨保佑孩子们平平安安。
突然一天,老人倒在了自家门口。随着这次病倒,家庭子女的遮羞布越扯越开,最后真是赤裸裸地什么都不剩。
子女们得知后,匆忙赶回家,商量老母亲的去向。大哥和大姐去了城里,已多年没回家,每次家里出事,他们总是习惯用钱打发了事。
商量一番后,大家都说自己很忙,没有时间照顾,于是决定把老母亲送进养老院。老人有些不愿意,因为她觉得,自己有儿有女,去养老院会被人笑话。
可子女们却不这么想,他们都嫌老人是个麻烦,安排她的生活,完全出于道德伦理。
为了赡养问题,子女们在母亲面前吵得吵,打得打。老人看不下去,只好答应。
虽然决定去养老院,但目前养老院没有多余的空床位,必须等有老人去世,才能顶替上去。
为了先过度,老人开始了到子女家轮流住的时光。
02:老宅子送给了儿媳妇,竟断了自己的后路
老人带着孙子先去了老二家。
老二夫妻就住在村里,跟老人相隔不远。说实话,老二家的日子真不好过,几个孩子都进城打工了,丢下一群孙子孙女给老两口照顾。
一进门,老二媳妇就热情地给老人端茶递水,不知道的还以为她多么孝顺,其实她是打老人老宅子的主意。
老人明白她的意思,没有立即答应她。
谁知儿媳妇立马变脸,开始冷言冷语说自己嫁过来什么都没有,连当初坐月子都没有人照顾……
几天后,小儿媳妇也要进城打工,老二媳妇大声质问到:“孩子那么小,我不会带,家里已经一堆孩子了。这么多年,我给你们成家立业,给你们张罗房子,可帮你们都弄好之后,我们自己都不知道上哪里去住?”可说归说,最后不得不向生活妥协。
那天,小道因为偷电瓶车被派出所抓了,儿媳妇又开始不停的抱怨,老的还没伺候完,小的又在外面做恶。
老人对二儿子说;“把小道送到小女家去吧,让她给孩子找个活干,在你家也不是长久之际”。
很快,老二家的日子满了,要去老三家了。
临走时,老人把老宅子的钥匙递给了儿媳妇,并嘱咐她好好照顾自己。
03:孙女的离家出走,儿媳迁怒老人
老三家住在县城,条件比老二要好点。
两口子只生了一个女儿,叫平平。夫妻俩最大的心愿就是女儿在本地找个好人家,然后结婚生子,他们顺便可以帮忙带孩子。
老人一进门,老三媳妇黑着脸,直接丢过来一双拖鞋,并给老人弄了个专属座位,老人的行李也随即被她扔进了储藏室。
三儿子家,全是儿媳当家作主,儿子即使有心相对母亲好,可老婆一个眼神过来,他立马就怂了,典型的“妻管严”。
在老三家,真心对老人的只有孙女儿平平。她一边帮奶奶洗头一边跟她闲聊,她问奶奶:”当年,怎么会同意爸离开村子?“
奶奶叹口气说,“儿大不由娘,他去外面走走也好”。听了奶奶的话,孙女有了别的想法。
第二天,孙女就偷偷跑去浙江,老三媳妇怪罪是老人唆使。老人跪在地上求菩萨保佑。老三媳妇冲着老人大吵大闹,儿子一边说母亲老糊涂了,一边把媳妇儿往外拽。
老三家是没有办法待了,只能继续前往下一家。老四早些年和老婆离婚了,已经很久没回家,想了想,母亲只能去女儿那里。
老人觉得如今的自己就像一个足球,谁都不要,踢得越远越好。
老人刚出门,三媳妇麻利地把老人的碗筷扔进垃圾桶,以及用的被褥和毯子全部扔了。
04:外孙因酒驾发生车祸,老人劝孙媳妇改嫁
小女儿家的日子过着紧巴巴的,女婿每天守着家里的小杂货铺,女儿蹬跟三轮去外面卖煎饼果子。
一家几口全睡在小店铺里。原来住的房子,因儿子买车跑货运卖了。相较于两个儿子,女儿还算有点良心。
老人总算是过了几天安生日子。一天,重外孙女想要买个芭比娃娃,老人从兜里掏出旧布包,拿出钱递给孩子。
这天,女婿告诉妻子,家里丢了50块钱,当时除了母亲就没别人了,女儿虽不相信,但还是心生怀疑。
夜里,女儿正在洗衣服,突然,孙女儿跑过来喊老太太的嘴歪了。老人得了笑病,哭也是笑。女儿望着老母亲深深的叹了口气,你这样活着还有什么意思?老人听完控制不住的笑了起来。
隔天,女儿问老母亲,前几天,家里少了50块钱是你拿的吗?老人听完,先是一愣,随后承认了,她从包里掏出50块钱还给女儿。女儿推辞两下,接住了。
母亲的面瘫还没起色,小女儿家随后又发生件天塌下来的大事,她儿子跑运输时,因酒驾出了车祸,人当场就没了,只得到少数的赔偿。
这下,小女儿家也待不下去了,老人提议要回到村子里去。
临行前,老人把自己的银手镯留给了外孙媳妇儿,并劝她,趁着年轻再去找一个。
她知道一个女人带孩子的辛苦,那日子实在太难过了。
05:老人在牛棚里喝老鼠药自杀了。丧礼上嗨歌艳舞
老人回到村里,老宅子已被老二夫妻住了,老人只能被迫住进牛棚。
几天后的夜里,老人听到村里响起锣鼓声,她知道自己也该离开了。
儿子过来作最后的告别,通知她明天要去养老院了。老人从怀里掏出一沓鞋垫,让儿子给兄妹几家分分,算是她最后的心意。媳妇儿过来给牛喂草,老人把仅有的玉镯子送给媳妇儿。
子女除了继续索取,丝毫没人意识到,母亲这是在交代后事,所有把身上仅存的价值都给了子女。
深夜,老人从床上爬起来,洗了把脸,梳理好头发,照了照镜子,望了望破旧的全家福,开始对着早已破碎的佛像开始祈福。念完后,她从怀里掏出一小包老鼠药,倒在手心,仰头而尽。
第二天,养老院的车子如期而至,可老人已去世多时,手里紧紧拽着一张全家福。
老人的遗体很快被火化,葬礼也在一个夜晚热闹中举行。大哥大姐依然没有回来,他们还是往常一样寄钱了事,剩下的4个孩子只来了2个披麻戴孝。
村里有位老人实在看不过去,指着老人的两个儿子大骂:“人都不在了,也不回来看最后一眼,寄钱有什么用?你们的母亲靠要饭养大你们,你们就是这么对待她,你们缺良心啊?”
葬礼开始,劲爆的音乐,疯狂的艳舞,无不都在嘲笑这场喜丧多么可笑。
老人走后,子女家都恢复了平静。这天,小女儿无意间在角落里发现50块钱,瞬间明白了母亲那句“我要钱有什么用?”
小道决定去上海找妈妈。走之前,他悄悄回到奶奶临终前住过的牛棚,捡起地上的全家福,和妈妈的相片一起夹进书里,走向不知未来的城市。
后来,二儿媳在一次操劳中摔倒,这一幕,似曾相识……生命重新开始,却又好像总在重复昨天的故事。
结语:
《喜丧》的导演张涛用伪纪录片的形式告诉我们,子不养而亲还在,它真实的呈现了人性中最卑劣的一面,子女们争吵最多的就是钱,老人最大的心愿却是子女平平安安。
结尾看似悲剧,其实描写死亡的同时也在歌颂生命,赞颂母爱的牺牲与伟大以及生命的轮回,在绝望中存有希望,犹如中华民族的史诗讴歌。
谁都有老去的那天,生命轮回,生生不息。善待老人就是善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