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存钱给自己养老呢?也就是有钱自己存起来,不给子女花,老了可以自己用。这么简单的道理,我想你也能听得懂。
还有一种方式是“组团养老”,说的是几位有共同话题、共同爱好的老人,凑到一起生活,他们可以一起做喜欢的事情,一起出门旅行,还有在身体不佳的状况下,照顾彼此。
可以说,老人们的养老方式多样化,也越来越有意思了,甚至赶上了潮流,比我们年轻人都前卫。这两种养老方式有个共同点,就是“完全不靠子女照顾”。算是独立、自强的新一代老人典范了。
听上去好像不错,但有些老人在过程中,还是走偏了,最后表示,自己后悔不已,当初不该选择这条路。
01、“有钱存给自己花”,老人悔不当初
小区有位老人总是自己在广场溜达,有次见到她一个人,我走上前,聊了聊。那位老人说,自己一个人把孩子带大了,现在老了,却没人给自己养老,说起来这一切,都怪自己当初选择错误,儿子不跟自己来往了,每天也只能到广场溜达溜达。这位老人说自己姓闵,我们也就暂且叫她闵阿姨吧!
闵阿姨拉着我说了一个多小时,我才知道,她内心的苦楚。闵阿姨的儿子,就在隔壁不远的小区,起初儿子结婚后,闵阿姨经常过去帮忙,带大孙子,收拾做家务。但时间长了,就不是那么个滋味了。
闵阿姨说,自己帮忙照顾孙子,是应该的,毕竟平时也没啥事儿。但时间长了,总也来回跑,儿子担心她身体吃不消,就让她搬过去住。闵阿姨想想也是,就搬过去了。但住在一起才发现,婆媳之间的矛盾,竟然这么多!更让人难过的是,儿子并不向着自己,更多是听儿媳妇的,她很难受。
有次在一起吃饭,儿媳妇吃不惯她做的一道菜,甩了筷子就走了。儿子追着过去,孩子也跑过去找妈妈。闵阿姨就在想,自己是图什么?没多大会儿,房间里传来两个人吵架的声音,闵阿姨觉得,自己好像做错了什么,让夫妻俩这么不开心,自己也过得不是很舒服。
闵阿姨收拾好碗筷,放下围裙,就准备离开了。她转身看看家里的一切,井井有条,但却没有欢声笑语。收拾好行李,没跟儿子打招呼,她就回到了自己的家里,不想再这样过日子了。
闵阿姨说,自己回来后,儿子也来请过自己,但儿媳妇一直没露面。有次儿子言语闪烁,好像儿媳妇并不希望自己回去。闵阿姨很感慨,说现在的年轻人,缺的不是老人,缺的是照顾孩子的保姆。她非常气愤地跟儿子说:“想让我回去伺候你们,没门!我也不指望你们养老,你们爱干嘛干嘛去吧!”
就这样闹得不欢而散,闵阿姨以后再也没去看孩子,自己在家过得也很自在。儿子呢,也很少过来看她,估计是儿媳妇的意思吧,几乎不怎么来往了。闵阿姨觉得,这样也没什么,各过各的。
可过了几年后,闵阿姨觉得有些打脸了,自己虽然存了点钱,但却很渴望家庭的温暖。看着别人逢年过节都有儿孙看望,自己却没有人。她很想念大孙子,也想看看儿子,却没机会,再回头了。所以,才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一个孤零零的老人,在小区溜达。闵阿姨表示,自己很后悔,也不知道,如果再有选择的机会,她会不会选择“存钱养老”呢?
02、给老人养老,是不是应该的事情?
我在一个妈妈群,匿名问过大家的意见,对于闵阿姨的事情,大家都说,儿孙都没错,儿媳妇也没错,当初不帮忙带孩子,现在想让人养老了?早干嘛去了?
也有声音说,这不是孝顺不孝顺,而是人情上,老人不该这么决绝。还好孩子们没离婚,要因为这个离婚了,这老人罪过大了。
我自己作为二胎妈妈,带孩子走过来的一路,很感谢婆婆的帮助。孩子出生的头一年,真的太辛苦了,没人照顾,完全是懵的状态,哪怕有人搭把手,也好过很多。但婆媳关系,自古是难题,可能我们没办法很好地去说,到底谁对了谁错了,各家有自己的难。还有的家里老人很好,儿媳妇事情多,有的儿媳妇不错,婆婆却很强势,事事都管着。
但如果老人能在儿媳妇困难的那几年,伸手帮帮忙,多一点理解和宽容,我想,一切也不至于闹那么僵。闵阿姨当初不那么决绝,或许现在也不那么孤单。
所以,什么都是相互的。如果老人身体实在不好,不适合带孩子,年轻人也要多一点担当,照顾老人。他们是为了这个社会付出了一切,老了应该得到尊重和照顾。
寄语:
不想做道德绑架,强行说谁对谁错。但从闵阿姨的事情里,我想大家也能窥到一二。作为一家人,别计较太多,尽量互相帮助,帮忙带一下孩子,用真心换真心。年轻人也多一点担当,少要求老人。家庭和睦的前提下,老人的结局,都不会太差,你说呢?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