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远亲不如近邻,有时候这句话就成为了真实的生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养儿防老,有时候自己的儿子不一定靠得住,在老人老年的时候,能够为自己的父母尽孝。
恰恰相反,一些平时生活工作中的“陌生人”,竟然比亲人更懂得“孝顺”儿子。已经劳累了一辈子的张大妈就是最真实的例子,想不到一辈子操劳,到头了还被自己的儿子和媳妇嫌弃。
老人张大妈,68岁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机缘巧合当了10年的保姆,为自己的家庭也操劳了一辈子。过年的时候,自己的儿子想着张大妈已经老大不小了,就让张大妈回家了,但过年期间和自己让媳妇相处的不是很融洽。一过完年,儿媳更是想让张大妈扫地出门,这让张大妈痛心不已。
68岁的张大妈,在2008年的时候,老伴去世了,家里有些存款都花在了老伴儿的治疗上,张大妈有一儿一女。一个人在家的张大妈也跟着自己的女儿到了城里,那个时候儿子刚处对象,女儿都有了家庭,张大妈就来照顾自己的女儿的孩子了。
两年的时间,孩子长大了,自己的小儿子也结婚了,张大妈为了减轻自己儿子的负担,做起了保姆的职业,这一做就是10年的时间。
老奶奶刚开始的时候,就是去伺候一个59岁的老头,慢慢的和这个老头有了有点感情,有了搭伙过日子的想法,老头也表示工资照给,两年的时间过去了,老头子身体慢慢的不行了,老头的孩子认为是因为张大妈的原因,所以就将张大妈赶出了家。
在后来,找到了一家人脾气很好的,张大妈是去照顾一个老姐姐,得了老年痴呆症。足足八年的时间,张大妈把这位老姐姐照顾的很好,慢慢的这位老人的女儿和家人都对张大妈很感激,老人一有时间,就会待在老姐姐家,很少会回自己女儿和儿子家。
不是不愿意回去,是在是有点寒心。大女儿总是认为张大妈偏心自己的弟弟,一有时间,就会给自己的弟弟寄钱。
老年人小儿子还好,可儿媳妇不是一个简答的角色,每次一到她家,总不给张大妈好脸色看。不过张大妈也看开了,等再过几年,自己就回老家养老了,自己这几年当保姆还是有一定的积蓄,不用靠自己的儿女。
可今年过年,反常是自己的儿媳妇竟然高高兴兴地让自己到儿子家过一个团圆年,以后张大妈的后半年两口子来养,这可把张大妈高兴坏了,马上就辞了工作,兴高采烈地回家了。
雇主的女儿很舍不得张大妈,因为她妈妈已经习惯了张大妈的照顾,想短时间再找一个保姆,有点难度。其实张大妈也很舍不得,毕竟8年的相处,都有感情了。回到了家,儿媳妇简直变了一个人,对张大妈又是嘘寒问暖,又是端茶倒水,这让张大妈一下子感觉还不错,也学这样的晚年生活也是一种幸福。
老人大年三十那天,儿媳妇突然说了一句:“老公,儿子都这么大了,啥时候买车呀,上学也方便些?”儿子说:“不是还差10多万吗?”儿媳说:找你妈要啊。张大妈听到儿媳的话,也没有多嘴。
儿媳马上对张大妈说:“妈,你不是有存款吗,给自己的儿子支持一下。”张大妈说:“你们还年轻,想买车自己可以挣,我这些钱还要养老。”说完这话,儿媳顿时就变脸了,儿子也在一旁不说话。
张大妈顿时明白了,孩子们的脾气没变,原来是打着这个主意,想要自己的棺材本啊。这让张大妈伤心不已。大年初一的时候,雇主家的女儿打电话来拜年,发现张大妈心情不好,询问之后,才了解了事情。
当即说到“张阿姨,你回来吧,我来和你和我妈养老”。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这么孝顺,张阿姨顿时悲从中来,泪流满面。张阿姨一时间也不知道怎么办了?
老人养儿防老,一直是一句民间流传的俗语。但多少家庭能够做到老有所依,老人有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张大妈的事情不是一个个例,它是我们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我们总说多子多福,子孙满堂,那也只不过是我们所能想象的最美好的画卷。
在一个不幸福的家庭里面,有什么幸福可言。张大妈所想的不过是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罢了。既然自己的儿女不孝顺,那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有勇气和信心去面对自己的老年生活。到自己的雇主家里面度过自己的老年生活,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老人每一个老人都有追求自己老年生活的权利,不应该为了自己的亲人和环境,破坏自己的身体和心情。儿孙满堂,父慈子孝的场景,固然吸引人。但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才是美好老年生活开启的金钥匙。
张大妈的故事固然让我们感到愤慨,但已经是既成事实,我们只能去面对它,然后解决它。生活有很多的艰难困苦,只有度过了这些坎坷,才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等着我们来开启。
总结:儿子不孝顺的张大妈,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