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农历正月二十,浓浓的年味尚未完全褪去,青海安业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代养服务员陈国芳已经忙碌了起来。一大早,陈国芳就冒着严寒来到泉口镇旱台村宋维林家中,帮她打扫房间、洗衣服、清理个人卫生,给她换上干净衣服,还给她做好了可口的饭菜。
位于门源回族自治县浩门镇的青海安业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一家开展门源县居家养老服务和农牧区困难老人代养服务工作的机构,该中心注册于2009年,于2016年6月起在门源县开展养老工作,于2018年3月起开展农牧区困难老人代养服务工作,于2020年7月起开展残疾人居家托养工作。
2017年泉口镇旱台村宋维林和村里的5名低保对象、五保对象等被纳入了居家养老代养服务对象的范围,陈国芳被选定为农牧区困难老人代养服务人员。
今年42岁的宋维林肢体残疾,手和脚都变形了,丈夫去世得早,撇下母女二人相依为命,生活的艰辛不言而喻。随着女儿一天天长大,已到上中学的年龄,意味着要离开家庭、离开妈妈。可妈妈一个人怎么生活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女儿。
“现在好了,国芳阿姨隔三差五来我家,帮助妈妈料理家务。这样我在学校也能安心读书了。”女儿李顺萍说。
“政府出钱,为我们这些困难家庭提供热情周到的代养服务,这样的好事儿以前连做梦都不敢想啊!因家庭的变故,在我与女儿生活最无助的时候,这样好的政策有幸进入到了我这个不幸的家庭。”宋维林说,“这可不就是雨中送伞、雪中送碳吗?真心感谢居家养老的贴心服务和暖心呵护。”
告别了充满温馨的旱台村,记者又驱车来到浩门镇气象社区。
马成兰是一位70岁高龄的独居老人。家住西秀水小区,一生无儿无女。随着老人年龄的增大,各种疾病缠身,患有严重的心脏病、肺心病和气管炎。老人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平时靠低保金和养老金维持生活。其实最让老人担心的是自己生病,生了病身边连个照顾的人都没有,有时候连最基本的一日三餐都成问题。
自从2016年8月加入青海安业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以来,老人的生活起居、家庭卫生保洁和平时的寻医看病都由服务人员韦香打理。从此老人的心情舒畅了,人也精神了很多,病情都有所好转。“这些年来,多亏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尕媳妇’们,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也让我这个孤寡老人感受到了家的温暖。”马成兰说。
“马奶奶身体一直不好,我一有空闲,就过来照顾老人,尽量让老人的晚年生活变得温暖一些。”韦香说:“我每次去老人家上门服务的时候,她总是很亲切地握住我的手说‘谢谢你们的贴心服务’。”
县民政局副局长腾海元说,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是一项新型的事业,从“雪中送炭”到“日常关怀”的转变,可谓意义重大。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门源县逐步摸索出了一条适合当地居家养老的新模式:互联网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依托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养老设备等,构建“互联网+养老服务”和智慧养老模式,实现个人、家庭、社区、机构与养老资源的有效对接和优化配置,提高养老服务的便捷性和针对性,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效率水平。
青海安业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吴经理介绍,2020年中心共受理服务对象1516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32名,困难老人代养服务人员564名。中心与社区、村委会、乡镇、县民政局、州民政局紧密配合,构建上下一体、立体交叉、纵横交错的服务体系,使服务全覆盖、无死角、无盲区。
图文/杜照林 通讯员/林霞
责编/孟延欣
监制/智华坚赞 总监制/刘增奎
【来源:海北新媒】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