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儿防老,从来都是个伪命题。
不是生了儿子老年生活就有了保障,讽刺的是,正因为生了儿子,才需要劳碌一生,奔波一世。
在我们生活的周遭,同样是60多岁的老人,有的已经开始颐养千年,游山玩水,享受生活。
有的却仍然在工地上,人才市场上找活干,每天吃着盒饭,顶着大太阳,就为了多赚点钱贴补儿子的家用。
这种贴补不仅仅包括婚前的彩礼,房子,车子,还有孙子的奶粉钱,学费钱,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赤裸裸的现实。
反而是跟着女儿一起生活的老人,比较幸福,至少不用一把年纪了还在为钱所累,被生计所捆绑。
失去了老年人本该应有的岁月静好。
01
还记得《欢乐颂》里樊胜美的父母吗?那种把一切都给了儿子还不够,还要从女儿身上搜刮出油水,继续接济儿子的父母,不在少数。
五一假期跟朋友聚会,就听到了类似的一个家庭悲剧,父母把能给的,不能给的,都给了儿子。
日常开销和身体病痛,还有林林总总的所有,都要求女儿来支付。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不但自己掏光了老本。
连女儿多年的积蓄也被全部拿了去给儿子买房子,要知道,女儿在这个偌大的城市还是单身,没有男朋友,没有房子,没有车子,没有存款。
一无所有,她唯一拥有的只有自己的背影,父母从来不考虑她的未来将去向何处?过得开不开心?
只关心她能给家里多少钱?
02
原本以为,这样的事情只会在影视剧中上演,没想到,活生生的例子就在我们身边,或许我们可以劝告女孩子自私点,多为自己想一想。
不要总是像樊胜美一样,对家里的事情有求必应,不管是在能力范围内还是范围外,都一应答应。
我们可以理解作为女儿的孝心,父母再不对,为了让他们能多活几年,她甘愿吞下所有苦水。
可这样做的结果,只会变本加厉,让原本不成器的哥哥更加的游手好闲,让重男轻女的父母更加的有恃无恐。
有些时候,亲人之间也是分缘深缘浅的,我们都应该学习苏明玉,该狠心的时候就应该狠心。
否则,吃苦受累的,只有自己。
03
时至今日,仍然记得《都挺好》里,苏明玉在对待重男轻女时的态度,她可以坚强到自己赚钱自己花,与家里断绝一切来往。
看似不近人情,却也是无奈之举。从某种程度上而言,
那些把钱都给了儿子却要求女儿养老的父母,多半晚景凄凉,是真的。
且不说这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你我身上,会作何选择?单单就热播剧里编剧所呈现出的价值观就可见一斑。
樊胜美的父亲在推进手术室的那一刻,身边的朋友帮助她拿到了钱,但前提是抵押掉了他哥哥在老家的房子。
这样做很公平,父亲不是她一个人的,而且一个人的能力终归是有限的,她不能总是打肿脸充胖子。
把所有的难堪和委屈一并吞下,后来的后来,她终于学会了与自己的和解,与家庭内部矛盾的和解。
04
不再是别人赚钱的机器,也终于可以为自己而活了。记得剧中有这样一幕,哥哥为了钱,把病重的父亲抬来抬去,丝毫不顾他的死活。
母亲终于看不下去了,才制止了儿子的这种丑陋行径,可想而知,没了樊胜美资助的家,老两口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
父亲每天躺在床上生不如死,母亲呢,连柴米油盐酱醋茶都要好生算计,这样的日子,不是晚景凄凉,是什么?
再来看看《都挺好》里面的苏大强,苏家的家庭条件是不错,大儿子出国卖掉了一间房,二儿子安排工作又卖掉了一间。
唯独到了苏明玉这里,连高考补习的费用都不愿意给,觉得是一种浪费,苏母甚至偏执的认为,女孩子上那么好的大学有什么用?
读个免费的师范就挺好,或许,很多父母都是这样的真实心理,重男轻女是刻在骨子里的。
05
总觉得儿子是自己的,女儿长大了迟早要嫁人……
想想多么可笑,苏大强在晚年的时候,患了老年痴呆,大儿子在美国,二儿子离婚后去了非洲。
苏明玉为了照顾他,甚至辞掉了年薪不菲的工作,她这么做的意图很明显,做父母的可以不仁,但是做女儿的,不能不义。
有句话说的好,我们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如果有做的不好的地方,请多担待。可重男轻女这件事,是原则性问题。
相信太多的人深受其害,哪怕在有了自己的小家之后依然无法摆脱这种吸血式的依赖和供养。
你的孝心天地可鉴,希望父母老了不要那么辛苦,多活几年,可他们却把所有的资源都给了儿子,转过头来却要求你这样,反对你那样。
06
生病的时候,儿子不管,不出钱不出力,甚至医院都不会去一次,是因为忙,别打扰他……
女儿不管,就是不孝,就是白眼狼,打电话让她送钱来……看看,多么双标。
表面上看,我们可以理解这种重男轻女的偏心,可实际上,由此所带来的伤害和阴影,如影随形,永远也抹不掉。
惟愿世间少一些樊胜美式的父母,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公平的对待,享受到同等的亲情关怀。
而不是被逼成整个家庭的赚钱机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