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80多岁的老人,早年丧偶。丈夫过世后,她没有选择再婚,而是领养了一个男孩,并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照顾这个孩子上。她含辛茹苦地将儿子抚养成人,还花光自己的积蓄帮他讨回了老婆。儿子结婚时,老人应女方家长的要求,将房子过户到了儿子名下。
儿子结婚后,一起住的两代人渐渐地产生了冲突。儿媳的性格泼辣,对这个逆来顺受的婆婆颐指气使,在她看来婆婆和自己的老公没有血缘关系,他们对于老人的赡养义务是可以打折扣的。而儿子怕老婆,对儿媳言听计从。
没过多久,老人就被赶去放杂物的地下室,地下室阴冷潮湿,夏天下暴雨时还会淹水。儿媳每天只给老人送一次饭,而且送的都是他们吃剩下的饭菜。老人因为长期的营养不良,身体每况愈下。
得知情况的居委会多次上门找老人的儿子和儿媳沟通,但老人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改善。被逼无奈下,居委会建议老人走法律途径,将儿子和儿媳以未尽赡养义务的罪名告上法庭。最后,官司打赢了,养子和儿媳一次性付给老人10万块钱,将老人的衣物扔出了家门,和她断绝了所有关系。
无家可归的老人被安排住进了敬老院。从那以后儿子儿媳从来没有去看望过她。在敬老院里,每当有人问起老人是否有子女,她就悲从中来,痛哭流涕。对于这个冷漠的养子,老人还是有感情的,她特别希望养子能来看看她,可养子却一次都没有来过。
这些年听过很多老人晚年凄惨,被不孝子女弃之如敝履的故事。上文中的老人可能你会归咎于“不是亲生的”。那下面这位老人,他有三个亲生儿女,却依然没能拥有好结果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70岁的老朱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子承父业,接手了老朱的修车摊。小儿子高中毕业后,去了大城市闯荡,还没有成家。女儿已经嫁人,夫妻俩也住在老朱所在的城市。大儿子结婚后没有搬出去,一直住在老朱的家里。
小儿子想在打工的城市买房,老朱心疼他一个人在外地讨生活不容易,就把攒了一辈子的20万存款汇给了他。大儿媳知道这件事后很是气愤,她觉得老朱一直跟他们住一起,受他们的照顾,却把存款都给了小儿子,太过偏心。于是她怂恿自己的丈夫去跟父亲要房子。
大儿子跟老朱提出将现在住的房子过户到自己名下,老朱本就打算将房子留给大儿子,就爽快地答应了。房子的过户手续办好后,大儿媳对老朱的态度并没有好转,反而更加恶劣,因为她觉得赡养老人的义务不应该全由他们夫妻俩承担。
后来,老朱被开水烫伤了腿,大儿子大儿媳不愿意照顾他,将他赶出了家门。无处可去的老朱只好去投奔女儿。女儿心疼父亲,想收留他,可女婿却说:“你的两个兄弟一个得了房,一个得了钱,我们什么也没有,为什么要我们帮忙养老人?” 最终,老朱没能在女儿家住下。
无计可施的老朱去居委会寻求帮助。居委会叫来老朱的儿女商量他的赡养问题。儿子和女儿当场吵了起来,两人都不愿多出钱。经居委会调解后,儿子同意每月给老朱500块,女儿则是每月给200块。但他们都不愿意让老朱住在自己家里。无奈之下,老朱只好在城郊租了一间房,房租一个月200块。
大儿子夫妻俩自那以后再也没有露面,答应的赡养费也没有给。女儿女婿带着外孙女来出租屋看过老朱一次,给了老朱200块钱。在得知大儿子一直没有给过赡养费后,女儿一家就再也没有去过。居委会的人过来看望老朱,得知老朱的儿女没有给老朱赡养费,建议老朱走法律途径,可老朱没有同意,他不想跟子女撕破脸,狠不下心去法院告自己儿女。
终于小儿子回来了,老朱想着自己一直那么疼爱小儿子,他肯定会孝顺自己。没曾想小儿子回来不是为了他,而是因为交了一个女朋友打算结婚,来看看老朱能不能资助点。老朱失望地说:“要不是我把钱全都给了你,我也不至于被你大哥大嫂赶出来了。”小儿子一听没戏,连饭都没吃,甩门就走了……
上面的两位老人,殊途同归地没能拥有好的晚年生活,其实他们是犯了同一个错误,那就是过早地将自己的财产分给了儿女,而且是毫无保留地全部都分了出去。而老朱不光将财产全部分出去,还分配不均,使得家庭成员之间产生矛盾和隔阂,最终将自己本应该美好的晚年生活陷入了不幸。
相较于上文中的两位老人,前些天,在网上看到一位南京的大爷,他处理财产的经验就值得借鉴。
这位南京的大爷有两套房产和30万的存款。两个儿子均已成家,搬出去自立门户。大爷并没有用存款帮儿子付首付买房,但他愿意资助两个儿子每月1500块。因为大爷考虑到两套房子,自己得住一套,剩下的那套无论分给哪个儿子都会产生矛盾,所以干脆都不给。
两个儿子觉得父亲有两套房子,却不愿意给他们住,心中很是不满。儿子的心情,大爷也能理解,于是他给两套房子提前做了公证,将两套房子的产权分别过户给了两个儿子,而房子的居住权都留给了自己,待自己和老伴驾鹤西去后,两个儿子才能真正的拥有这两套房子。
大爷在公证时还特别做了补充,他和儿子商定好两套房子自己和老伴住一套,另外一套出租,每月的租金平分给两个儿子,这个钱刚好可以用来给他们还房贷。大爷的房子现在的租金每月大概有3000块,平分后每个儿子可以分到1500块。
就这样,大爷和老伴安心地住着自己的房子,而且因为卡里还有30万的存款,他们以后的养老也有了保障。而儿子们觉得父母已经将房子过户给了自己,并且每个月还能领到1500块钱还房贷,生活压力也有所缓解,所以他们对于这一切也很满意。
每到节假日两个儿子都会拖家带口地回家看望父母。老两口将提前准备好的零食、玩具分给孙子孙女,尽享天伦之乐。
当然,大多数的子女是孝顺的,不会像前两个案例中的子女那样冷漠。但人性这种东西很难琢磨,与其将希望寄托在子女会对自己好上面,不如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去安排好自己的生活。
曾经在网上看到过这么一段话:
人生如棋,你的对手就是命运。它不用你去开局,因为它已经摆好了一个残局等着你。那里面有着希望,也会有失望。有时候也是“一步错,满盘皆输”,所以每走一步,都要深思熟虑!
老人如何去分配自己的财产,这也是一门很大的学问。财产分得好,一家人和睦共处,其乐融融;分得不好,就有可能将整个家庭陷入矛盾,最后分崩离析。
老人对待自己的财产,一定要谨记这三点:
1. 不要倾其所有地去资助子女。父母爱子女,适当地给予一些帮助是可以的,当绝对不能将自己的所有财物都交给子女,一定给自己留有独立生活的底气。
2. 分配财产不可顾此失彼,有失公平。父母分配自己的财产要尽量做到公平,避免因为财产分配不均引起子女的不满,导致彼此间产生矛盾,让整个家庭陷入到经济纠纷中,最终影响家庭成员间的感情。
3.如果无法做到第二点,还可以选择不分。将所有的财产牢牢抓在手中,随时提醒自己:老伴、老窝、老本才是最重要的。儿孙自有儿孙福,孩子长大了,他们应该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而作为子女,要明白父母将你抚养长大,已经尽到了他们做父母的责任。对于成年子女,父母帮你是情分,不帮才是本分。不要将自己的目光一直盯在父母的财物上,而是应该督促自己努力拼搏,靠自身的力量去获得更好的经济实力。
不管父母有没有给予成年子女经济上的资助,赡养老人都是子女应尽的义务,作为子女应当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请记住,每个人都会老,善待老人就是善待以后的自己。
作者:程大花。原创不易,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注: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