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感到焦虑 。
20多岁的年轻人被社会压力赶着跑,焦头烂额,发现不论是财务还是个人成就,好像都离得很远。
不喜欢现在的生活,但是又不得不硬着头皮先对付它。
未来有期待,却根本腾不出手去追求未来。
而这些提前进入“中年危机”的年轻人,又让真正的中年人压力更大。
30多岁的人背着家庭和更多不得不履行的责任,尽力维持体面的生活。
什么是中年危机?
中年危机,也称为“灰色中年”,一般高发在39-50岁,在40-65岁之间的男性身上,还被称为“男人四十综合征”。
也宏观角度讲,是指在人生这个阶段可能会经历的事业、健康、家庭、婚姻等各种关卡和危机。
现在中年危机明显已经提前了,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很多80、90后事业、健康、家庭已经提前亮起了红灯。
中兴高管欧阳新被离职后自杀,留下巨额房贷和孤苦无依的妻儿。
万达44岁女高管徐毓在家庭群里留下三字遗言:对不起。然后从高楼一跃而下。
更多被离职的中年人淹没于人海,艰难的再就业或是再也就不了业。
为什么已经有一定收入和一定社会地位的中年人会经受不了如此平常的挫折,甚至还要执意一死寻求解脱?
他们太难了。
金钱、时间,都不属于他们,他们属于公司,属于家庭,却唯独不属于他们自己。
大多数中年人都兢兢业业的工作,不敢有任何怨言;面对不公平的待遇,他们一次次说服自己一切向钱看。
可是企业还是觉得有资历的中年人“不划算”:因为身体开始走下坡路,所以他们不能加班;因为家里有孩子需要牵挂,所以他们不能加班......
相比身体好、适应高强度加班的年轻人,中年人还贵。
企业为了自身的经济效益,大多会选择用年轻人替换资深的中年人。
中年人的世界有多难?
小a:我今年28岁,一事无成,一无是处。赚钱植的发还不如掉的发。精力越来越下滑,年龄倒是蹭蹭往上涨。
职位美名其曰:运营总监。你看到是光鲜,我体会的却是心酸。加班是家常便饭,有一次累到流鼻血,我不慌不忙跑到卫生间洗干净,然后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回到工位继续出第232个方案。
好吧我承认,有点想哭了我忽然间有点怕这种持久的状态,在心里骂自己:你到底在图什么呢?
结束内心战斗之后,这大概是我第500次想放弃吧。
年轻人被离职之后,可以很快的重新开始,他们是初生的太阳,蕴含巨大的能量。
可是中年人呢?中年人就像升至半空的太阳,虽然耀眼但是它的运动轨迹已经被限定。
如果意外跌落,重头再来只会比年轻人艰难数倍!
他所拥有的技能都是为原企业而生,一旦被原企业抛弃,很难保证再找到更适合他技能的新企业,因为原企业否定了他的价值,新企业更不会为这些技能买单。
一身技能的中年人有时候比一无所有的年轻人要艰难许多。
年轻人就像一张白纸,可以随企业的喜好上色;中年人早已色彩斑斓,再想重新上色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还不一定能涂上企业喜欢的颜色。
你是企业你怎么选?
可是生活不会因为我们出现了中年危机就停下既定节奏,房贷、车贷还是要还;
孩子依然要上学交学费;
父母健康还好,如果父母身体状况出现问题,又是一笔看不到头的支出。
重重压力之后,我们不知道最后一根稻草会在什么时候出现。
张爱玲在《半生缘》里说:“人到中年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人到中年的女人只会更加艰辛,因为她是职员;
她还是女儿、妈妈、妻子,她唯独不是她自己。
她需要在努力工作的同时,照顾双方的父母、照顾自己的孩子、照顾自己的丈夫;
如果丈夫不省心,还要额外留出精力智斗小三。
姜文在《狗日的中年》中说:
中年是个卖笑的年龄,既要讨得老人的欢心,也要做好儿女的榜样,还要时刻关注老伴的脸色,不停迎合上司的心思。
“父母到了需要依靠我的年纪,我却一无所有”
去年马薇薇主持的节目《我想和世界谈谈》,嘉宾刘媛媛说了一件男同学的故事:
大学毕业,男同学出来闯荡,在公司做的还不错,一两年就做到了一个小管理层。
那时候正好是他春风得意的时候,却被告知妈妈患了癌。
由于北京的医疗条件更好,他决定,把妈妈从老家带出来治病。
可就在手术的时候,他妈妈在手术台上就去世了。
刘媛媛打电话问其情况。
男同学说:“妈妈已经去世了。”
刘媛媛:“然后呢?”
男同学波澜不惊地回答:“然后我接下来要联系殡仪馆来派车,把妈妈载过去火化。”
刘媛媛听完很惊讶:“不会吧,为什么要这么着急。你太快了吧,你不要等一下,让家里人过来做个告别吗?”
男同学接下来说:
如果不这样做的话,我不知道把我妈带去哪?我没有房子……
这件事对刘媛媛打击很大,也成为了男同学终生遗憾的一件事情。
刘瑜说:不得已的,总是叫生活本身。
你以为自己还是小孩子,可生活正在逼着你做大人,你连哭的时间都没有,无能为力却也硬着头皮承担着这个年纪本不该承担的痛苦。
如何应对你的中年生活,才能避免危机
人到中年,应该是人生的顶配阶段,但此时的压力也是顶级,压力成倍而来。
一、永远要用专业傍身
很多人到中年走上了管理岗位,但是管理者的身份很容易失去,而有专业傍身的人走到哪里都有饭吃。
很多人走上管理岗位之后,就疏于专业的练习,一旦面临职业挑战,下场就不太好看。
二、比对手学的更快,是你赢得竞争的利器
很多人拒绝在工作上做出改变,或者花时间学习,因为他们认为一旦做出改变或者学习别人,就意味着承认自己不够好。
比对手学的更快,永远是你赢得竞争的利器。
而且你要知道,学习和改变并不意味着你不够好,而是意味着你想变的更好。
三、再烂的准备也比没有准备强
很多人安逸久了就丧失了对风险的敏锐,对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变化毫无所觉。
比如孩子的学区房没有提前规划,没有给父母留足养老储蓄和疾病保险(毕竟不是每一个老人都有充足的养老金和退休金),没有为自己可能的失业生活做好准备等等。
一切都可能发生,做好准备吧,毕竟再烂的准备也比没有准备强。
四、接受心理咨询,要及时的调试心理
中国心理有问题(不一定是病态的)的人数超乎我们想象,但是大多数人选择
忽视、不承认、沉默以对。
特别是这一代中年人,经历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变革,很多人离开了小城镇、乡村,离开了亲友的心理支持,来到了大城市,因为高等教育、财富增长、职业发展等因素,普遍对自己有较高的期许。
一旦面临职业挫败、家庭压力、财务压力三斧加身,他的内心就会极度痛苦,但却宁愿忍着,或者沉默,既不愿意面对自己,也不愿意向别人求助。
有些人走向了沉沦,或者选择一了百了。这种情况下一定要自我调适,寻求专业帮助,冲动之前想想妻儿父母,毕竟“临事方知一死难”。
你要知道,解决一切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