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长春花园的时候说这是乾隆建的养老院,含经堂不仅是长春园林中最大的园林建筑群,即使放在圆明园三园中也是最雄伟的建筑之一。
位于长春花园中心岛,面积4.5万平方米,主体建筑综合体2万平方米。建于乾隆后10年,25年完成,主体建筑四面环山、河流、花卉,三轴垂直并列,主体建筑由近30个部分组成,包括涵光室、渊映斋、淳化轩、三友轩、待月楼、静莲斋、大戏台,甘龙还在舞台东侧修建了一条150米长的商业街,里面有40多家大大小小的商店,他准备在养老后体验一下民间生活,从经堂的整体规划中,可以看出乾隆皇帝理想中的“退休生活”是怎样的。
含经堂不是寺庙里的藏经阁,而是“含经味道”的简称,意为保持平常心,观察哲学,甘龙石喻《夏日含经堂》写道:“高轩能却暑,邃室亦生凉。味道研精义,随时爱景光。苑禽鸣处乐,砌卉吐来芳。石鼎闲尝煮,瑶琴静不张。诗吟西蜀杜,壁画辋川王。差喜娱清暇,还惭致治康。”正殿悬挂的“含经堂”牌匾也出自乾隆之笔。
热爱阅读的乾隆,一定有他退休生活的书,除正殿外,主要有经堂东南侧的霞客楼,平面朝西朝东,经堂后有春华轩,下章楼挂有“韦厝书店”牌匾,此处藏有一份《四库全书荟要》。春华轩以乾隆三十五年重刻北宋《淳化阁帖》而闻名,收藏了王羲之、王献之、刘公权等103位书法家的作品420幅。乾隆曾经写过一首诗《题淳化阁》:“抚帖虽无暇,翻书则有缘。他日倦勤处,期之以廿年。”
含经堂里还有一个处理佛的地方,就是藏经楼西南侧的范翔楼,与下丈楼相对,平面呈凹形,有六座大金塔、银塔、铜塔、玻璃塔、紫檀木塔和搪瓷塔以及一些佛像。
考古发掘表明,当时世界上有先进的排水系统,地漏呈金钱眼状,有方孔和盖子,都是精心雕刻的,二宫门有一条巨大的下水道,宽一米,高一米,它是从西向东来的,但不是倒进湖里,而是跑掉了,所以好像不想污染干净的水,最后在哪里?这还有待进一步调查。
这里的专家仍在探索甘龙居住的温暖的亭子,有两个大的,甚至还有地炕,供热系统埋在地下,表面覆盖厚砖,加热时可以保持相当的温度,假山南北两侧,连地炕也找到了,可能是和乾隆很亲近的宾飞住过,当时广场上还有五个蒙古包,内有经堂,是乾隆皇帝设宴宴请外国使节和少数民族领导人的地方。
含经堂还有很多未被发现的秘密,光是这些发现的秘密就比圆明园的汇芳书院好很多倍,难怪乾隆改变主意,把他的退休地点从汇芳书院改为长春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