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吴晓波频道的文章《中国养老服务业现状:46%的床空着,老人却一床难求》文章介绍,在中国,商业养老机构46%的创位空着,而公立养老机构要32名老人才分得一张床。
这个原因在于,商业化养老院主要面向高收入人群,每月花费超过8000元,而公办养老院面向中低收入老人,一床难求。
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经达到2.6亿人,占总人口的18.7%,而我国老人每千人拥有的床位数只有31张,欧美等发达国家,每千名老人所拥有的床位在50张—70张之间。国内的养老床位缺口在200万到300万张之间,专业护理人员缺口在300万人。
现在,养老资源的不平衡随着一纸政策的出台有望得到解决。
6月25日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养老体系建设强调政府的兜底责任,同时发挥养老企业作用,提供普惠养老服务”。所谓普惠养老,是指收费实行政府定价或接受政府指导价的项目,高端养老项目不在此次政策范围内。
关于普惠养老的补助政策有以下要点:
1、“普惠养老城企联动转型行动采用定额补助方式,按每张养老床位2万元的标准支持居家社区型和医养结合型机构建设,1万元的标准支持旅居型机构建设。
2、项目同时符合多种支持类项,按最高标准进行补助。原则上每个城市年度补助床位数不超过10000张,高于年度补助床位数上限的按10000张补助,或者分年度实施。建设任务跨年度的项目,可以分年度安排。”
2015-2020年,我国养老机构床位数逐年增长趋势。据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共有养老机构床位483.1万张,同比增长12.6%,增速达近年新高,截至2021年一季度,全国养老机构床位已有491.8万张。
我国共有663个设市城市,理论上,受此次政策影响,养老机构可获得床位补贴的上限是1326亿元,普惠型养老机构的床位全部可以获得补贴,可谓是普惠型养老行业的一场春雨。
本次实施方案的发布,对于养老机构大力发展普惠性养老将产生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