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太多太多的方便,但是却给老年人带来了太多的不方便,比如不会扫码乘车,不会网上预约挂号,不会扫健康码,不会用银行的自动终端机等等,所以,为了让老人的生活更便捷,今年好多“新招”“实招”出现。2020年1月,五部门发布《关于促进老年用品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年,老年用品产业总体规模超过5万亿元。
医养结合关爱老人
因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慢性病患病率高、失能率高,所以,解决就医问题是老年人迫切需求的,所以,今年下半年,国家卫健委及有关部门接连“出招”指导和规范医养结合服务,比如:制定医养结合机构管理指南、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合作服务指南,开展老龄健康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试点和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提升行动等。
改善老人居住环境
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大,行动会有很多不便,在生活中会有很多不利于老人自理和舒适的环境因素,所以今年7月,九部门联合发文加快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以老人需求为导向推动改善老人居家生活照护条件;制定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和老年用品配置推荐清单,明确防滑处理等基础类项目和配置护理床等可选类项目……举措具体细致,老年人享受居家便利和舒适有望提质增速。
解决老人智能技术困难
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聚焦老年人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7类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提出了二十条举措要求,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务;又针对老人普遍不太会使用智能产品,不会操作各种场所自助服务的情况,利用老年大学和社区开办智能手机培训班、火车站和医院设置老年人绿色通道、出租车平台推出“一键叫车”功能,以方便老人日常生活需求。
老年友好型社区
国家卫健委、全国老龄办发布通知提出,到2025年,在全国建成五千个示范性城乡老年友好型社区,到2035年底,全国城乡社区普遍达到老年友好型社区标准,老年人集中活动的场所附近设置公共厕所,有条件的社区设置无障碍公共厕所,并配置紧急呼叫设备;支持发展社区嵌入式医养结合机构,为失能老人提供长期照护服务;引导和组织老人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迈出走向老年友好社会的第一步。
为了满足老人们的需求,各地都纷纷进行了各种探索,北京市启动老年疾病诊疗多学科门诊研究、上线“老年人健康关爱平台”、发布智慧助老行动倡议书;上海市丰富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构筑起“15分钟养老服务圈”……国家的态度已经摆在这儿了,那么我们个人呢?对待老人,我们也要多一份耐心,多一份陪伴,多一份理解,尊老助老,敬老爱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