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是一个弱势群体,关心农民养老问题的人多,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老吾老及至别人之所老,凸显了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我国是由农业文明发展而来,农耕文化影响巨大而久远,用大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现今的中国人,不论你来自于何方,你从事什么职业,只要往上溯源三至五代,绝大多数都是农民。正是因为这样原因,所以,国人血管里流淌的几乎都是农耕文明的血液,自然就会对农民有亲近感,关心农民的养老也就理所当然。
农民基数大,社会影响大。我国十四亿人口中,农民占绝大多数,65岁以上的农民有近1亿人,他们都进入养老的时段,但是,由于这一代农民没有系统建立养老保障制度,个人也没有机会缴纳社保,因此,养老问题基础脆弱,除了家庭子女养老外,没有更好的途径,比起城镇职工的老有所养,他们希望辛苦一生、晚年生活享受国家发展成果的期待恐会落空,因此,无论是他们本身,还是其子女等攸关方,都十分关注农民养老。
目前已经进入老年化的高峰期,养老问题十分迫切。农民养老问题由过去的讨论变成现在必须面对的现实。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人口生育第一个高峰期的人,现在都进入老龄期,其中以农民占据绝大多数,这一批七旬农民养老基础薄弱,又进入老年病多发高发期,往往一人生病就导致家庭致贫或返贫,急切需要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帮助,而唯一能够持续能帮的就是拥有稳定的、足够的养老金,因此,大家对于自身养老问题的期待就更为迫切。
当然,自媒体时代,也给了普通百姓诉求有了发声的机会,这也会给人感觉有关农民养老问题讨论比较多的感觉。
一句话,农民这个群体作为国家公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大前提下,希望共享发展成果,让自己的晚景更好一点,这完全是正常的诉求,也会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