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40岁的建筑数字化人,你被迫躺平了没有?
2021-06-20 18:25  浏览:1170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如果你今年40岁左右的,如果你在建筑领域负责信息化/数字化工作,我们就一起做下回顾:


1980年后成长起来的一代是历经中国历史巨变的一代,是数字化时代初代居民,他们在上大学之前,很多人就开始认识计算机,而上大学后工作后的那几年,正赶上了“摩尔定律”异常稳定的年月,于是配电脑、玩游戏、聊QQ成为了很多80后共同大学回忆,这是能够在大学里充分享受到计算机的快乐的第一代人中国人。


走向社会后,大学里这段与“计算机”相处的历史使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成为了各自单位的“电脑”小能手,最常听到的话就是“小某,请帮我看看这个电脑怎么了”,不可否认,这群人对于中国建筑业计算机的普及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在这股大潮下,不知不觉中这群80后的建筑人就选择了与计算机打交道的工作,于是行业的信息化就这么开始了。建筑行业是一个古老而传统的行业。麦肯锡做了一份数字化的报告,建筑行业的数字化程度仅略高于农业排在全行业倒数第二的位置。一直以来,粗放式都是这个行业主流,“浑水摸鱼”一直是行业内的潜规则。信息化的推进工作一直在建筑行业举步维艰,技术难度是一方面,实施成本是一方面,最主要原因是信息化会导致把“帐”算得太清楚,动了一部分人蛋糕。21世纪初,建筑行业信息化迎来转机,信息化指标作为施工企业特级资质的必要条件后,各中大型施工企业纷纷上马信息化项目,一系列建筑信息化开发、服务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现在建筑行业的主流软件企业几乎都是获取了那个时代的红利,现在40岁左右的的信息化人,很多都是那个时代成长起来的。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建筑信息化大潮趋于平淡,一些为应付资质上马的项目要么终止,要么消减,当然还有真正从信息化中尝到了甜头的企业还在持续推进。行业整体趋势是不愠不火的状态。


如今在建筑领域各个单位的数字化负责人多以40岁以上,职业的天花板还是非常明显的,企业内数字化部门已经到顶了,再往上必须具备很好的业务能力且面临相当大的竞争,跳槽呢,建筑行业平行跳槽意义不大,因为建筑行业的落后性,跳出建筑行业的可能性也很小。很多人就已经提前进入了被迫躺平的状态。调研整个行业,好的出路无非这么几条:


1. 跳槽进入行业内更大的企业


更大的企业往往意味着更高的薪资、更好的平台和更多的机会,当然不确定的因素也很多;


2.个人创业


很多人选择凭借多年的积累的人脉和资源进行创业,如果还是在建筑数字化领域,养活自己和团队也许不难,但更大机会和发展也并不是很多,目前单纯的建筑数字化也很难得到风投的青睐;


3. 跳出建筑行业,进入互联网企业


目前阿里、腾讯等互联网企业都在扩充或筹备建筑事业部,较高的薪资和互联网平台对建筑数字化人有很好的吸引力,但人到中年,是否还能承受“996”的工作模式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毕业就在建筑行业,能否适应互联网企业的文化又是另一个问题;


4. 进入国企或外企“养老”


过去很多人提倡,在私企奋斗,在国企养老。现在很多人意识到其实外企也是养老很好的选择。但现今的情况是大部分40岁的人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经济压力非常大,在国家一直延迟退休年龄的趋势下,40岁选择养老是不是有点过早?


综上,如今的建筑数字化领域很像大航海时代前的美洲大陆,希望40岁的建筑数字化人不要放弃,持续努力,基于自己的“初心”做好眼前事,静心“等风来”。


发布人:891c****    IP:120.230.15.***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