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老人直言:存钱养老后,我还是向“养儿防老”低头了,为何这么讲
2021-06-20 17:21  浏览:451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引言:现在很多老年人都不再相信“养儿防老,而是自己做足养老准备。在退休之前存一些养老基金。退休之后,和朋友一起出去旅游、健身,认为这才是退休生活的理想状态。




在以前中国传统社会中就相信“养儿防老”这句话,认为辛辛苦苦把孩子养大,也就是为了将来孩子能给自己养老送终。但是在这样观念影响下,亲子关系更像是一种“交易”。有些人难免抨击这样的观念将亲子关系“物质化”,而忽视了父母与子女之间天然的联系。


确实,父母与孩子之间本就是通过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亲密关系如果将养育孩子”与“养老送终”相对的便缺少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交流。所以现在一些老年人越来越接受养孩子并不是为了让孩子给自己养老送终。




所以一些父母也早早的为自己的养老生活做好准备,当自己老的时候并不需要依靠子女也能够独立生活。这样的关系,看起来似乎更加平等独立。当这样的新观念冲击传统观念时,那现实是怎样的呢?


70岁阿姨在经历存钱养老后,仍然认同养儿防老。


王阿姨是一名小学教师,今年已经70岁了,已经过上了退休生活。自从王阿姨的老伴去世后,她便一个人生活。王阿姨还有一个儿子在外地上学,然后结婚,生子。自从王阿姨退休之后,她每天的生活过得非常丰富。




王阿姨更加追求精神生活的富有,所以在退休之后即使儿子叫她去和他们一起生活,她也拒绝了。因为她觉得自己一个人也能过好,而且和儿子媳妇待在一起,很可能会产生婆媳矛盾。自己一个人可以发展一下兴趣爱好,没事可以和朋友们一起玩一玩。


儿子也曾求自己的妈妈去帮她照顾一下自己的孩子。因为夫妻俩都需要去上班,孩子没人照料,而王阿姨当时也是直接拒绝了儿子,她说:“好不容易退休之后有自己的时间了,我也有自己的安排,你们可以去请保姆。”


身边的朋友都劝王阿姨说:“这样以后儿子可能不会孝顺你。”王阿姨却放心的说:“无所谓呀,我早就给自己存了养老的钱。就算他不养我,那我以后也能够保障自己的生活。而且我自己还有一套房,又不愁吃又不愁喝,自己想干嘛就干嘛。为什么还要靠着自己的儿子,现在谁还养儿防老啊?”




王阿姨就这样一直潇潇洒洒的一个人生活,但是王阿姨生了一场病,却改变了她这样的想法。王阿姨生了一场病,需要做手术,但是身边没有人可以照料她,最后没有办法,儿子请假回家来陪护她。


看着自己的儿子忙前忙后的,王阿姨才开始后悔。想着自己以前对自己儿子那样,当自己生病的时候,儿子还能够尽心照顾自己,想一想也是很惭愧。自己有再多的钱和房子,那生病的时候,仍然没有人来关心自己,还是自己的儿子靠谱。




所以王阿姨决定卖掉自己的房子,将一部分钱给自己的儿子,和儿子一起生活。和儿子一家生活之后,王阿姨才发现有孙子陪着,每天儿子儿媳还关心自己,生活也是非常幸福的。她突然觉得养儿防老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最终也向这个传统观念投降。




父母应如何看待养儿防老?


其实“养儿防老”也是中国传统观念中维系父母与子女关系的一个说法。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含辛茹苦的把孩子养大。当孩子长大之后,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在父母老了没有能力照顾自己的时候,孩子同样也要担负起照顾年迈的父母的责任。




这其实并不是一种等价交易,而是一种亲情的流通。尽管现在很多人的观念都改变了,一些老年人会自己存养老基金,尽量在老的时候不去依靠自己的子女,但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所以养儿防老在现代社会仍然是非常说得通的。


总结:和谐的家庭关系是父母与子女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并不是所谓的“等价交易”。尽管很多老年人会通过买房子和存钱等方式来保障自己的晚年生活,可是当自己生病的时候,身边能够照顾自己的只有自己的儿女。所以仅仅有钱也是不能保障自己的晚年生活的,到老的时候也希望子女能够多关心关心自己,让自己有感情依赖。


发布人:b01b****    IP:125.64.5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